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统计108例复发性脑卒中患者,发现其复发与复发前状态、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烟酒等因素有关,并指出针对致病因素或病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脑卒中复发以及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2.
①目的探讨尼莫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②方法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尼莫通进行干预,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凋亡相关基因c-los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③结果尼莫通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和基底核区c-los的表达明显下降,而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t=2.482,x^2=229.939~719.966,P〈0.05)。④结论尼莫通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发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西比灵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西比灵进行干预。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凋亡相关基因c-fos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未用药组相比,西比灵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西比灵组脑缺血再灌注时皮层和基底节区c-fos的表达明显下降,而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西比灵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发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以其在凋亡机制中的作用为主,部分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调控所致。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30~27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6,12h,1,2,3,7和14d亚组,每组4只。方法:全部实验均由本文作者完成。具体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d和2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分别为72.80±4.66和96.75±4.37)。神经细胞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h和6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h和1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皮质区分别为94.50±2.75和85.75±3.73,纹状体区分别为88.25  相似文献   
26.
近下来,随着人们对腕管综合征的逐步认识,国外研究发现,超过40%具有典型腕管综合征症状的患者,用传统的电生理诊断标准未发现异常政变。汤晓芙等研究发现,拇指桡神经和止中神经、环指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的比较是诊断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我们从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对门诊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作了相应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梅毒感染导致颅内占位性病变一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左下肢麻木伴乏力3d”于2003年12月14日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不洁性生活史和皮肤病,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前3d在家务劳动时突发左下肢麻木,伴肌肉震颤感,头晕,无恶心,呕吐,头痛,左上肢无异常。因麻木进行性加重,门诊查头颅CT示:右顶叶梗死,考虑“脑梗死”。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能否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的抑郁状态。方法:对62例确诊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随机分为治疗81t(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44mg),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谷维素,每日3次,每次2粒(20mg),连用4周,两组均不合用抗抑郁药物。随访3个月。使用Zung抑郁量表(SDS)于治疗前后以及3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终点时均复查的心电图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以及3个月随访时所有病人无不良反应,心电图无不良变化,总有效率为83.7%。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或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调节心脏神经官能症患的心境,改善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抗氧化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对9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 10 mg/kg)和丹参素钠(10 mg/kg),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1...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高胆固醇患者有无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轻度、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高胆固醇患者4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晚服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8、20周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8周时治疗组、对照组各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周时治疗组各项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合并高胆固醇者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