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陕西省血液中心消毒质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血站站内消毒是预防站内采血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对站内消毒效果监督检测是控制站内采血环境感染、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提供安全采供血环境的有效措施.为此,对我站成分室、机采室、血检室、供血科、储血冰箱、流动采血车、采血人员手消毒效果质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采用互联网开展无偿献血知信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专门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媒体对公众无偿献血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西安市16~55岁公众对无偿献血知晓程度较高,在校学生、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知晓率分别为93.7%、94.2%、92.9%。结论利用互联网开展无偿献血知晓率调查,方便、节省人力物力,这种方式在血站网站常年开展,使无偿献血知晓率真正成为客观反映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成效的1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全血在采集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全血200 mL(7 min内采完)30份和400 mL(13 min内采完)150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份)。实验组全血采集后,降温至4-6℃再置于2-6℃储血冰箱;对照组全血采集后直接放入2-6℃储血冰箱。首先,观察2组全血降温至4-6℃所需要的时间;然后,2组均在采血后<6、6-12、12-18、18-24 h制备FFP,制备后2周内检测FⅧ含量和Fib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血分别在采血后约3、16-18 h温度降至4-6℃;实验组与对照组FⅧ含量均随着制备时间延长而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Fib含量在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18-24 h时段F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合格率在80%以上,对照组12-18、18-24 h时段的合格率仅73%和53%,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全血快速降温至4-6℃,并维持2-6℃环境下储存,可延缓FⅧ下降,延长制备FFP时间至18-24 h,提高FFP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该院肾内科采用CRRT进行治疗的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措施完成度、生活环境、护理服务品质、健康指导和沟通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恶心呕吐、疼痛、疲倦、失眠、食欲丧失、气促、便秘及腹泻评分明显降低,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过程中采取系统化护理不但能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应当在CRRT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肾康注射液治疗46例急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46例病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260岁,符合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1982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拟定标准)[1]。其中2例系外伤所致急性肾衰,2例为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为前列腺手术后,2例为梗阻性肾  相似文献   
17.
曹丽  张巧娟 《家庭护士》2009,7(17):1547-1548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治疗不当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很多病人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对于这类病人除了科学的用药物治疗外,还要进行心理疏导,使之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药物治疗效果及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法通过明晰输血程序,建立质量体系文件,提高人员素质,确定质量控制项目与关键环节。结果输血过程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材料、冷链、实验过程、记录等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实施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关键控制点是血液安全最大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吴强驹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48-3849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也是我国10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白血病的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尽管白血病的基础研究和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病因仍不清楚。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白血病的发生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研究较多的几种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吸收放散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采用吸收放散法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的问题,提出吸收放散法是免疫血清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方法4例ABO血型初筛结果为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筛查ABO以外抗体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经吸收放散后,观察样本的放散液与A或B标准细胞的凝集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比检测同等体积的待测血清和放散液中抗体的含量。结果ABO以外抗体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4例样本的放散液与A或B标准细胞发生凝集,正反定型相符。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放散液中抗体的含量高于待测血清。结论吸收放散法能够起到浓缩抗体的作用,既可以用于检测抗原,也可以用于检测抗体。灵活运用吸收放散法,能够准确鉴定ABO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