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34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97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19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5篇
中国医学   168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 研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随访期间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均采用131I进行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随访24个月,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21例)和未复发转移组(8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131I治疗情况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Tg、TgAb。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TgAb检测对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采取非条件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原位肿瘤T4分期、手术方式为腺叶切除或近全切、残余甲状腺质量≥1 g、手术至131I治疗时间> 3个月、24 h摄131I率≤ 20%患者的占比均较高(P <0.05);复发转移组血清Tg和TgAb水平均较高(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1.674 μg/L,AUC为0.803(95% CI:0.721,0.884),敏感性为81.1%(95% CI:0.724,0.898),特异性为63.8%(95% CI:0.585,0.691);血清TgAb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44.19 3 IU/mL,AUC为0.911(95% CI:0.859,0.963),敏感性为89.2%(95% CI:0.813,0.971),特异性为72.5%(95% CI:0.674,0.774)。非条件Logistic一般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位肿瘤T4分期[O^R=2.916(95% CI:1.325,6.417)]、腺叶切除或近全切[O^R=3.243(95% CI:2.174,4.838)]、残余甲状腺质量≥ 10 g[O^R=1.835(95% CI:1.514,2.224)]、手术至131I治疗时间> 3个月[O^R=1.962(95% CI:1.371,2.808)]、24 h摄131I率≤ 20%[O^R=2.638(95% CI:1.219,5.709)]、血清Tg ≥ 1.674 μg/L[O^R=2.503(95% CI:1.430,4.360)]、血清TgAb≥ 44.193 IU/mL[O^R=2.944(95% CI:2.016,4.299)]可能是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风险因素预测模型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 CI:0.935,0.987),标准误为0.010,临界值为73.162,敏感性为91.9%(95% CI:0.863,0.957),特异性为88.2%(95% CI:0.845,0.922)。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血清Tg、TgAb水平明显升高,Tg、TgAb对预测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价值,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的遗传缺陷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检测方法,对120例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的患者进行了遗传咨询。结果在被筛查患者中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13例,异常核型发生率为10.83%;而其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中存在AZFc/SPGY基因缺失31例,缺失率25.83%。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Y染色体微缺失与精子生成障碍有直接逻辑关系。Y染色体AZFc/SPGY区域的微缺失是中国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男性不育症患者有必要进行Y染色体AZFc/SPGY微缺失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43.
刘磊  赵士福 《中国微循环》2005,9(1):21-23,i00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皮层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及其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30min再灌流模型。用电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脑皮层一氧化氮生成、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流期沙土鼠脑皮层中NO的含量显著增加,3型NOS均有表达,缺血再灌流第2d,iNOS的表达最为明显,同时NO的生成达到高峰。缺血再灌流第1、2、3d,沙土鼠脑皮层均可见凋亡细胞,以第2、3d更为明显。高压氧暴露能明显抑制iNOS表达,减少NO生成,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高压氧能抑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流期脑皮层NO生成,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患者 ,很容易误诊为一般消化系统疾病。为了提高对白血病患者消化系统损害的认识 ,特对我院近八年的住院白血病患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1- 1998年收治住院的白血病患者有2 36例 ,均由骨髓检查确诊为白血病。其中伴有消化系统表现者 4 2例 ( 17.8% )。急非淋 2 3例 ,急淋 15例 ,慢粒 3例 ,慢淋 1例 ;男 2 3例 ,女 19例 ,年龄 14-75岁 ,平均年龄 34 .6岁 ,病程 1周 - 3年 ,平均 3.6月。所有消化系统表现的统计均以使用化疗药物以前为准。肝肿大为肋下 >1cm及 /或剑下 >3cm ;脾肿大为肋下触及…  相似文献   
45.
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Y染色体上AZF区域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20例不育患者AZF4个区的l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了微缺失检测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3例发现微缺失(15%)。结论AZF微缺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遗传学检查与AZF微缺失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患者:2 4/12岁1例,5岁1例,12岁2例,13岁1例,14岁2例。男2例,女5例。 主要症状:呕血4人次,便血4人次。(其中1例12岁患儿同时呕血便血)。呕血前述腹痛腹不适2人(2 4/12岁及5岁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经穴电刺激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相应穴位作电刺激。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穴位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体表穴位血流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穴电刺激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较好,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8.
笔者自 1998年以来用以中药地龙、全蝎等虫类药为主的龙蝎合剂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 10 0例 ,均为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 6 5例 ,男 38例 ,女 2 7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2 8岁 ;病程 2个月~ 5年 ,平均 4 .6年 ;有家族史 2 1例 ,无家族史 4 4例。对照组 35例 ,男2 2例 ,女 13例 ;年龄 19~ 5 3岁 ,平均 2 9岁 ;病程 2个月~5 .5年 ,平均 4年 ;有家族史 8例 ,无家族史 2 7例。所有病例都有皮肤瘙痒、皮肤表面有银白色、鳞屑状皮损 ,刮去鳞屑露出淡红色半透明的薄膜 ,再轻刮一下 ,即可见呈筛状如…  相似文献   
49.
青阳参中毒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民间常有以治病或补益等原因将某些中草药伍于食物煮服的习惯 ,但有些药物如青阳参多服可引起中毒。现报道曾救治的青阳参中毒患者 1例。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5 6岁。因顿服青阳参炖肉汤 5 0 0mL(内含青阳参约 5 0 0 g)出现手足麻木、烦躁、抽搐、呕血 5h住院。查体 :T 3 7℃ ,P 10 2次 /min ,BP 2 1.3 / 13 .3kPa( 160 / 10 0mmHg) ,神志不清 ,谵妄 ,巩膜、皮肤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缩小至 1mm ,对光反射存在。舌咬伤。双肺呼吸音增粗 ,未闻干、湿音。心率 10 2次 /min ,心尖区听诊第一心音减弱 ,…  相似文献   
50.
膀胱癌癌旁组织的病理学及p53蛋白、bcl-2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膀胱癌癌旁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p5 3、bcl 2基因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5 8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标本 ,分别进行 p5 3、bcl 2基因的检测。 结果 p5 3阳性表达在膀胱癌的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bcl 2基因阳性表达在浅表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差异 (P <0 .0 5 ) ,bcl 2基因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5 3阳性表达、bcl 2阴性表达的膀胱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的特点 ;癌旁组织恶变发生率 ,浸润性膀胱癌 5 6 .4 % ,浅表性膀胱癌 2 1.1% ,提示手术时尽可能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