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异位蜕膜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异位蜕膜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镜下结节均见典型蜕膜形态。1例间质水肿黏液样变明显,细胞呈空泡状、印戒样。1例间质可见陈旧性出血。3例细胞均无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及PR均为强阳性表达,ER、CD10、CK-Pan、Calretinin及WT-1部分病例表达,CEA、EMA、PLAP、HCG、SMA、Desmin、MesothelialCell、CD34均不表达。增值指数均很低。结论异位蜕膜多为偶然发现,鉴别的关键在于注意其特殊病史及寻找典型蜕膜形态。  相似文献   
32.
介绍急性失血失液性休克患在外周循环衰竭、血管塌陷、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情况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肠系膜静脉穿刺输液和经骨髓输液的方法。本组100例经及时抢救治疗,全部病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3.
患儿,男性,7岁。因进行性腹胀6年余,伴腹部撞击伤后3d入院。体格检查:T:37.5℃,P:145次/min,R:34次/min,BP:95/76mmHg。面容消瘦,神智清楚,精神萎糜,急性痛苦貌。腹部膨隆,可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部有压痛及扣击痛,局部扣诊为实音,下腹部有肌紧张,双肾区亦有扣痛,肠鸣音4次/min。  相似文献   
34.
男,77岁。因发作性晕厥4h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史.并持续10a血液透析,3次/周,维持Cr500~600μmol/L、BUN15~20mmol/L、血钾4.0~5.0mmol/L。2004-12-20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服用胺碘酮200mg,3次/d,共计8片约1600mg。于2004-12-13出现反复晕厥3次急诊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重庆市糖尿病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死亡个案(ICD-10:E10-E14),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概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APC采用t检验。 结果 糖尿病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9.58/10万、6.2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16.20/10万、8.82/10万,APC分别为7.25%与4.81%,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9.39,P值均<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0.36%上升至2018年的0.47%,APC为3.4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01)。男性与女性糖尿病早死概率均呈现上升,年均上升幅度分别为4.08%与2.94%,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29,P<0.05)。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糖尿病早死概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均上升幅度分别为2.94%与4.3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6.65,P<0.05)。 结论 2010-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早死概率高,呈上升的趋势,应切实加强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36.
37.
郭峰  王洪白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114-1114,1124
针刺的深浅,是针灸取效的关键。《素问·刺要论》指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针刺深浅不可偏废就已引起人们重视。然后世较少论及浅刺,故笔者试就《内经》有关浅刺法的内容论及如下。  相似文献   
38.
曾家元  邓存明  杨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63-2563
目的: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区1996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的12006例输精管结扎术进行随访,并经市、区两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确诊的66例附睾淤积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附睾淤积症中,术后近期并发感染42例,占63.63%;血肿4例,占6.06%;血肿并感染3例,占4.54%;再次手术2例,占3.03%;原因不明15例,占22.72%。输精管结扎处距离附睾<2cm50例,占75.75%,其中距离附睾<1cm24例。输精管近睾丸端增粗58例,占87.87%。结论: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防止反复手术创伤、结扎组织过多,选择结扎部位应在输精管精索段中上1/3处,不要距离附睾太近等,是预防附睾淤积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9.
姜国琼 《中国保健》2008,16(3):76-77
多发骨折作为一种组织损伤,可发生任何组织创伤的可能,以及骨折所特有的早期并发症--脂肪栓塞.临床特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皮肤黏膜出血点和意识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创伤科的重要急症[1].长管状骨折,尤其是以股骨干为主的多发性骨折病人应提高警惕[2].2007年3月我科收治了1例左下肢多发骨折并发脑部脂肪栓塞的患者,临床少见,须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及早抢救,才有利于提高成功率.该患者经全科医护人员积极救护,于3月31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调查新生儿期(0~28 d)、新生儿后期(~100 d)和改良婴儿期(~1岁)病死率和死因谱,为新生儿后期新概念提供初步的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在中国西部新生儿协作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家医院,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14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婴儿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的第一出院的或病死的诊断。结果:在10年期间,共有155 463例住院婴儿进入本文分析,死亡959例,病死率为6.16‰;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病死率分别为10.1‰、6.9‰和2.6‰,新生儿后期与新生儿期和改良婴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期632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先天心脏病(CHD)、早产相关疾病(PAD)、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和肺炎,新生儿后期148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CHD、PAD、腹泻、SIDS和维生素K1缺乏,改良婴儿期188例死亡病例中前6个死亡原因依次为肺炎、CHD、意外伤害、SIDS、PAD和腹泻。新生儿期、新生儿后期和改良婴儿期同时出现的死因性疾病PAD、肺炎、SIDS和CHD,病死率最高是新生儿后期(P<0.001)。结论:在未校正胎龄和喂养方式混杂因素的情况下,新生儿后期疾病病死率及其病因具有特殊性,可能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