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4 毫秒
3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37例,包括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57.6±5.8)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ODI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18.5±5.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ODI功能评分(59.6±12.5)分,术后(34.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评分(36.3±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25.3±5.7)°矫正至术后(11.4±6.3)°,改善率平均为84.5%;骨融合率达到100%,无椎间融合器移位、椎间隙塌陷、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矫形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余雨  王娟 《海南医学》2010,21(6):29-30,3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Ⅵ-Ⅴ度骨折脱位的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骨折脱位椎体均获得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价经 Wiltse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 Cobb 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术后1周患者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末次随访 Beaujon-Lassale 功能评分为(19.4±2.6)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2例椎管内渗漏发生,3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症状。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 PVP 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腰痛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赵波  冉霞  张铭华  蒋电明  何超 《中国骨伤》2014,27(7):579-582
目的:探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应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17岁,平均13.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 d.骨折移位根据Neer-Horwitz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均行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行自制克氏针钩固定。观测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4~99分,平均(94.2±4.8)分,优30例,良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除外展外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与正常侧肩关节相同(P>0.05).所有患者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3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使用stata 12.0软件计算非小细胞肺癌中雌激素受体表达与性别关系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atio,RR)。结果:共有10篇研究被提取出来,包含1 5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女性患者525例,男性患者1 03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女性患者的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RR=1.15,95%CI(1.06~1.24),P=0.001],敏感性分析发现本研究的合并结果基本可靠,Egger检验、Begg检验提示本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可能使女性更容易患非小细胞肺癌,导致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采用混合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1:1]与单独采用PMMA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在我科行PVP手术满2年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9例,其中36例填充物为混合骨水泥(混合组),33例填充物为PMMA(PMM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发症(临近椎体骨折和骨水泥渗漏)以及放射学指标(椎体矢状指数和cobb角).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后期随访未出现严重的后凸畸形.混合组和PMMA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分布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方面,混合组低于PMMA组(11.1%vs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骨水泥渗漏方面,混合组的渗漏多于PMMA组(27.8%vs 1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同时,随访CT发现混合填充物在椎体中有部分被骨组织吸收替代.结论 PVP采用混合骨水泥治疗OVCF安全有效,且混合骨水泥在减少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7.
关节镜下关节内减压术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半月板周围型囊肿(parameniscal cysts,PC)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例PC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2~51岁,平均32.7岁;左膝12例,右膝10例。18例有明确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诱因。病程3~12个月,平均5.2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60.03±4.8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分为(64.25±4.22)分。关节镜下见其中外侧半月板18例,内侧半月板4例,按具体部位分前角7例,体部14例,后角1例;所有囊肿均为单发,其中5例为多房。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 14.5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87.20±4.65)分,IKDC评分为(90.86±3.5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Glasgow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获优16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达95.45%。随访期间囊肿均无复发。结论:膝关节镜下联合囊肿关节内减压术及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治疗PC创伤小、康复快,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miR-140的表达,以及过表达miR-140后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40例骨肉瘤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140的表达。用脂质体法瞬时将人工合成的成熟miR-140片段(miR-140 mimic)转染至骨肉瘤U2细胞中;用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140的表达,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miR-140靶基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的表达。结果 72.5%(29/40)的骨肉瘤组织miR-140表达明显低于瘤旁组织(P0.05)。转染miR-140 mimic后U2细胞miR-140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中HDAC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miR-140在骨肉瘤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40后可抑制骨肉瘤U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这一作用可能部分依赖于miR-140靶向抑制HDAC4的表达。  相似文献   
39.
闵竞  何盛江  郑华  屈一鸣 《重庆医学》2013,(25):2988-2990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永川医院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62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干预,观察组则于早期进行动力化治疗,后将两组患者Johner-wruch标准评分、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相关因子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Johner-wruch标准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骨折愈合相关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较佳,且其对骨折愈合相关因子也有较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强直性脊柱炎(aJlkylosing spondylitis,As)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晚期可使脊柱旁的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组织等结构融合硬化,导致脊柱过度后凸畸形,破坏身体矢状面上的平衡,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心理、交际[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