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IL-8作配体,分离一定量的红细胞与IL-8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波用ELISA法检测IL-8含量,反映红细胞上ECKR结合活性,并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血清中IgG、IgA、IgM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顾及从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银屑病总者ECKR结合活性明显降低(P<0.01),血清IgM含量明显增高(P<0.01),ECKR与sIL—2R相关不显著(r=0.159,P>0.05),而与IgA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5)。结论 红细胞主要通过ECKR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参与细胞因子的调控,ECKR不是信号转导受体。  相似文献   
12.
739例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心血管类药物ADR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从1998年~2001年4月公开发行的国内70余种医药学期刊中收集到心血管类药物不良反应个案776例,其中符合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的739例,按照不良反应类别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心血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共涉及人体7个系统,其中呼吸系统所占的比例最大(29.8%);涉及相关药物六大类,以ACEI类药物较为常见(230例);重度不良反应46例,死亡15例,死亡占2.03%;51岁以上年龄组的不良反应(78.9%)高于其 他年龄组;口服给药(65.5%)较其他给药途径发生的比例高。结论:心血管类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合并用药及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住院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其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精神神经因素可引起本病的发作和加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银屑病患者的心理活动越来越引起重视,因此,除注意病人的躯体护理外,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我们对近2年来在我科住院的银屑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人是院内细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本研究对2010年1—12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就其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为2010年1—12月在我院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共629例。诊断均符合文献[2]诊断标准。1.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院内细菌感染监测月报表、院内细菌感染病例登记表、住院病历进行调查。调查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我院在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中,被总后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时隔20年),我院又将迎来第二周期等级医院的评审。仔细阅读这一次等级医院评审的标准和细则,感觉到两个评审周期在形势背景、导向重点、程序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说第一评审周期的重点是基础医疗质量的管理,那么第二评审周期的重点则是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管理和改进,对病人的服务质量以及医院的绩效评估,其核心是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体现了该次评审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下面就两个评审周期中护理方面的评审要点做一比较,从而加强对第二评审周期中护理标准的理解,以期对迎评工作有所帮助。1评审标准细化、实用,为迎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病人,男,30岁。咽喉肿痛伴发热2 d。查体:T 38.7℃,P 95次/min,BP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咽部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附有少量脓苔,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2.8×109/L,N 0.82,Hb 110 g/L。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SLE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治疗以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SLE病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积分(3.62±2.02)低于对照组(6.42±2.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强的松平均每日维持量为(10.69±4.91)mg,撤减量优于对照组(19.16±7.06)mg,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血瘀证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SLE血瘀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旋导片系统(DHS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科治疗的68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12~35(23.5±2.3)个月。68例中DHS组37例,DHSA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及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DHSA组无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DHSA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结论 DHSA与DHS均可实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而DHSA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物可填压松质骨,切出率低,抗旋转,固定可靠,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孕前营养过剩及超重小鼠模型,探讨孕前营养过剩对子代小鼠生长发育影响。方法 20只昆明种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标准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两组单纯饲养4周后与雄鼠合笼,孕期继续上述饮食;产后均母乳喂养,产后3w断乳,哺乳期间母鼠仍按各自组别进食;监测单纯饲养期、孕期和哺乳期母鼠体重、血糖变化。两组子鼠断乳后一律以标准饲料喂养,监测子鼠出生至生后5w体重、身长和尾长发育。结果 1.母鼠体重和血糖变化:单纯饲养1周后开始实验组母鼠体重持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养1w和4w时,实验组母鼠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中、晚期实验组母鼠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哺乳期两组母鼠体重、血糖均无显著差异(P〉0.05)。2.母乳喂养期子鼠发育:出生3天和7天,实验组子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母乳喂养期,实验组子鼠尾长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鼠身长无显著差异(P〉0.05)。3.自由采食期子鼠发育:整个自由采食期,实验组雌性子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35天,实验组雄性子鼠体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自由采食期,实验组子鼠尾长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鼠身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可以建立孕前营养过剩及超重小鼠模型,母鼠孕前营养过剩导致子代小鼠出生体重增加以及成年早期肥胖,其对机体的深入影响及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于ALI和ARDS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探讨众多.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细胞损伤及凋亡、肺泡液体清除异常、医疗操作损伤等层面.针对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机体损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及临床的研究与治疗,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单独应用的适用范围仍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