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解剖型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X线监视下间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插入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25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6周,平均15.6周。按Johner—Wruhs评价法,优18例,良5例,中2例。无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解剖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具有损伤小、感染风险低、骨折愈合快、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2004年3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20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3.
刘梁煌 《医药世界》2009,(9):564-56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术治疗髋关节疾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手术前的训练方法,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并指导合理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随访1a,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能独自下地行走。结论:做好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对手术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双钢板夹持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钢板夹持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双钢板夹持内固定。结果患者术后获8—30个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参照Tometta et al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双钢板夹持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无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5.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经验,并对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0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康复功能训练,防止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翻修手术较初次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6.
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结合桥接技术治疗16例胫骨近端长节段的 C2、C3型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研究,比较掌侧逆行与顺行螺钉放置技术对腕舟骨外周血运的破坏情况,从而为临床上置钉方式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5具新鲜冰冻尸体的上肢标本(共计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掌侧顺行螺钉放置技术)、试验组(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每组5只,均按照各自手术方法完成模拟手术,经血管填充剂填充后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并比较两组腕舟骨外周血运破坏情况。结果通过对5具新鲜冰冻尸体上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视野清晰,组织结构分辨清楚,血管填充剂渗出极少(P<0.05)。结论经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与经掌侧顺行螺钉放置技术相比,前者对腕舟骨外周血运破坏较小,可最大限度保护腕舟骨血运。  相似文献   
58.
异种脱蛋白骨管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力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异种脱蛋白骨管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建立山羊双侧胫骨大段骨缺损模型,36只山羊(72只后肢)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异种脱蛋白骨管;对照组:异种脱蛋白骨粒;两组均在移植骨中添加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并采用骨板、钢板双重固定修复骨缺损。术后5、10、15周对羊胫骨行影像学观察和生物力学的变化。结果影像学显示实验组在骨缺损修复及成骨方面较对照组高。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术后5、10、15周时实验组力学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周,实验组的生物力学强度与正常胫骨已无差异。结论应用异种脱蛋白骨管支撑复合BMP修复大段骨缺损,能够有效加强移植骨修复负重骨缺损区的力学结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交腿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应用健侧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交腿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21例,缺损面积为8 cm×5 cm~14 cm×10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6 cm~17 cm×12 cm,双小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于皮管松弛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7个月,外形与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姚剑飞  冯彪  郭志民 《中国骨伤》2009,22(12):954-955
患者,男,27岁,因双足畸形、行走步态异常15年余前来就诊。患者于15年前(约12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走步态异常,症状进行性加重,且逐渐出现双下肢畸形,2年后逐渐出现双手肌肉萎缩。无早产、难产及脊髓灰质炎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智商无异常。15岁时有开放性颅脑损伤。查体:行走时双侧前足及外侧着地,呈跨阈及摇摆步态;双手内在肌萎缩,以双侧大鱼际肌萎缩严重。双侧大腿肌肉无明显萎缩,双小腿肌肉萎缩明显,呈典型的“鹤腿”畸形,双侧高弓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