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402篇
综合类   374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2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殷毅  张强  齐峥嵘  王岩 《中国骨伤》2013,26(5):423-428
目的:研究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MAO-ZK60)植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毒性和降解性来探讨其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可能。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B、C组):A组为实验组,在大鼠股骨髁内植入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MAO-ZK60)棒;B组植入表面未经处理的ZK60镁合金(ZK60)棒;C组植入医用高分子左旋聚乳酸(PLLA)棒,B、C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后取材,病理切片观察肝、肾组织形态变化,判断有无肝肾毒性。micro-CT检查观察镁合金在大鼠体内降解情况及植入体-骨组织界面,并用GEHC Micro View软件计算镁合金植入体体积的变化。结果:各组随时间变化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肝、肾组织病理组织切片均未见异常。micro-CT显示A组4周时骨-植入体界面有空隙开始形成,8周时空隙开始逐渐减小,至12周时空隙继续减小并且植入物与骨质结合较好。A组的体积随时间的改变小于B组(P<0.05)。结论:经微弧氧化处理的ZK60镁合金在动物体内表现出良好的完全性,其耐腐蚀性较未经处理的ZK60镁合金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新定义的肩部影像学参数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肩部影像学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连续35例含主胸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Lenke 1型21例,Lenke 2型14例,主胸弯Cobb角平均(48±7.3)°,上胸弯Cobb角平均(21±4.5)°.均拍摄自然站立位脊柱X线片及肩背部外观照,量取肩部影像学参数T1倾斜角、锁骨角、锁骨胸廓交点差、喙突高、锁骨差1、锁骨差2,及两个肩部外观参数临床肩高1、临床肩高2.对肩部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探讨锁骨差1、锁骨差2与肩部外观的相关性.[结果]除T1倾斜角外,所研究的影像学参数与外观参数显示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仅有锁骨差1与临床肩高2、锁骨差2与两个外观参数有较高的相关关系(r>0.80),其中锁骨差2与临床肩高2显示最强的相关关系(P<0.01,r=0.97);临床肩高2较临床肩高l与肩部影像学参数显示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肩部影像学参数锁骨差2可以更好反映临床外观肩高,参考影像学资料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患者的部分肩部外观特征.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5 ~ 68岁,平均45岁.采用单侧切口工作通道下完成MIS-TLIF手术,在完成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同一切口经棘突根部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进行围手术期指标观察、影像学和疗效评价.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工作通道下顺利完成椎管内减压、椎体间融合和混合内固定,无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平均手术时间(148±75) min,术中出血量(186±226) ml,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2±15)h,平均住院日(6±4)d,手术切口长度平均(29±4) mm,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平均长度(52 ±6) mm.患者术后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和CT显示混合内固定位置良好,经棘突椎板关节突螺钉均穿过椎板和关节突关节,术后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痛VAS:F=52.845,P=0.000;腿痛VAS:F=113.480,P=0.000; ODI评分:F=36.665,P=0.000).结论 单侧切口MIS-TLIF采用混合内固定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利用三维CT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肺容积、肺高度、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和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变化,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后肺容积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09年4至2013年8月,共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21例;年龄11.3~18.0岁,平均15.7岁。Lenke分型:Ⅰ型19例、 Ⅱ型4例、 Ⅲ型7例。Risser征:3级11例、4级7例、5级1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周左右进行脊柱三维CT扫描,CT扫描时患者仰卧位并保持深吸气末期。将所有CT扫描的资料导入工作站,利用Syngo软件分别测量肺容积、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左侧肺高度为(21.4±2.6)cm,术后为(22.6±2.5)cm;右侧肺高度手术前为(21.9±2.1)cm,术后增加至(22.7±2.7) cm。术前的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为(232.9±43.6) cm2,术后减小至(223.1±38.4) cm2。左侧肺容积、右侧肺容积、总肺容积以及凸侧/凹侧肺容积比的手术前后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左肺高度、右肺高度和顶椎平面肺横截面积的改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Lenke分型、Risser征、主胸弯的矫正率以及胸椎后凸的矫正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即刻发生了肺形态的变化,但术后即刻肺容积没有变化,仅表现为肺高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评估系统性功能训练在下肢创伤骨折术后对预防膝关节僵硬的作用。方法:选取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126例,根据患者术后的护理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计划耐心细致的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术后随访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肌力、伸屈度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肌力和伸屈度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综合评价,实验组优良率为82.5%(52/63),对照组优良率为65.1%(41/6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6,P〈0.05)。结论: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科学有效的方法,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6.
正骨骼是一种高度血管化并受神经支配的结缔组织,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的更新及重建过程中,其独特的再生能力属损伤修复反应的一部分[1]。骨再生由一系列协调的骨传导和骨诱导的生物过程所组成,新形成的骨与周围正常的骨骼没有区别[2]。在临床中,常见的骨再生形式是骨折愈合,创伤、肿瘤切除、感染、骨骼发育异常、缺血性骨坏死及关节置换翻修等造成的骨缺损[3]。临床应用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和牵张成骨促进或加强骨再生,新的方法有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系统性增加骨修复的方法[4]。以及增强骨形成的辅助物理治疗手段,如低频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等。1骨移植骨移植是最常用的促进骨再生的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47.
48.
自19世纪60年代Judet等[1]对骨盆骨折类型进行经典分类论述后,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便进入系统发展时期。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一直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的标准手术,尤其对超过2 mm移位的髋臼骨折或是在承重拱顶位置的骨折效果良好[2]。但传统技术需要术者对骨盆深层结构进行广泛地暴露,术中可能伤及盆腔神经、大血管,并有高达25%的感染发生率[3]。并发症通常与原发伤无直接关系,而是跟手术暴露有关。因此,目前研究者都在寻求通过微创技术达到骨折固定的替代手术方法,其中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4年Simonian等[4]首次使用骶髂关节螺钉在微创条件下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骨折,此后,骶髂螺钉经皮固定技术在治疗复杂骨盆环骨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现将经皮微创固定技术在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在沙滩椅体位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蜘蛛臂气动手术定位系统(SPIDER)在肢体定位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对我院18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肩关节探查、肩袖缝合手术,其中9例患者在标准沙滩椅手术体位下进行手术,9例采用沙滩椅体位联合SPIDER肢体定位装置摆置手术体位,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前体位摆置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前体位摆置时间:标准沙滩椅位平均(27.0±6.7)min,沙滩椅体位联合SPIDER肢体定位装置平均(31.0±7.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8,P〉0.05);手术操作时间两组分别为(78.2±12.7)min和(66.2±15.4)min,沙滩椅体位联合SPIDER肢体定位装置组较前者短,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3,P〉0.05);沙滩椅体位联合SPIDER肢体定位装置组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为88.9%,而标准沙滩椅位组为77.8%;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体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SPIDER肢体定位装置在沙滩椅体位肩关节镜手术中允许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在无菌区域自行进行复杂的位置变化,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吴兵  陶笙 《人民军医》2011,(6):511-511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微创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