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131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止咳丸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睡前口服孟鲁司特钠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止咳丸,6丸/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相关指标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7%和9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及其总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各项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FEV1、PEF和MM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PEF昼夜变异率、FEV1较基线下降20%时累积吸入激发药物的剂量(PD20-FEV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PEF昼夜变异率、PD20-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EOS%)值及血清白三烯(LT)B4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咳丸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明显减轻患者咳嗽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整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0.4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7 mg/次,1次/d。均治疗21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治疗后,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CQ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4、TNF-α和Ig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可有效改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3.
44.
45.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包膜下胆汁瘤(HSB)的临床及 CT 表现。方法收集本院资料齐全、经穿刺确诊的医源性 HSB 患者7例,检索文献报道的医源性 HSB 病例18例,对其临床及 CT 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医源性 HSB 中,发生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9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后5例,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术后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2例,其他手术5例。CT 表现为肝脏包膜下水样密度影,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呈新月形或囊袋状,部分病例伴有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受压凹陷。结论肝胆手术,特别是腹腔镜及介入手术后,CT 显示肝脏包膜下局限性或弥漫性积液,应考虑 HSB 可能,需及早穿刺确诊并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46.
宁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10):1618-1621
随着采集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技术已得到里程碑式发展,并为心肌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1-3]。心脏 DTI 不仅能显示心肌正常结构分布,并在反映心肌微观结构变化例如心肌细胞死亡(凋亡),瘢痕形成,心肌细胞肥大,纤维排列混乱,血管生成和弥漫性纤维化等中具有潜在价值[1,4]。因此,通过心肌 DTI,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学成像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可反映心肌微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成像技术。本文将对近年来心脏 DTI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11月采用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2~67岁,平均51岁,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合并黄韧带骨化4例;上胸段5例,中下段胸椎13例;局限型5例,节段型4例,连续型6例,混合型3例;应用后方"揭盖式"椎管减压+硬膜前方后纵韧带切除(或塌陷)的环形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一般情况;采用JOA(11分法)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神经系统功能,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采用Epstein-Schwall的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6 h,平均4.2 h;术中出血量800~4 000 ml,平均1 800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年。JOA评分由术前的4.30±2.60提高到术后第2天的7.60±2.40,末次随访的7.80±1.90;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天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7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01);术后第2天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按Epstein-Schwall的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4例,良10例,改善3例,差1例。4例发生脑脊液漏,肋间神经麻痹或疼痛3例,切口浅表感染1例。3例术后第2天查体神经功能加重,末次随访时2例恢复,1例无变化。所有病例植骨显示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结论:后路360°环形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完成不同骨化类型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切除,且可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同时探索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改善大鼠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均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后进行如下分组处理:生理盐水注射组(A组)、嗅鞘细胞移植组(B组)、生理盐水注射联合跑步训练组(C组)和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组(D组)。建模3 d后C、D两组进行跑步训练,1周后B、D两组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每只大鼠注射总量为4μl,细胞浓度为1.0×106/μl),A、C两组给予相应剂量盐水。观察时间为4周,每组每周测量BBB评分,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ax、Bcl-2及NF-200的表达,采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观察神经纤维数量,使用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结果:(1)BBB评分:嗅鞘细胞联合跑步训练组与其他3组在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Bcl-2蛋白表达上,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有交互作用,两者相互促进(P0.05);在Bax蛋白的表达上,嗅鞘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其表达,与跑步训练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TUNEL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移植、跑步训练与时间因素三者具有交互作用,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3)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NF-200免疫组化染色上,嗅鞘细胞移植、跑步训练与时间因素三者具有交互作用(P0.05),促进神经再生。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跑步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这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嗅鞘细胞移植与跑步训练能够相互协同,明显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神经元凋亡;同时能明显促进神经元轴索再生,提高神经纤维数量,并且这种效果可以随时间的延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人宫颈癌细胞C33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槲皮素(空白对照、20、40、80 μmol/L),顺铂(空白对照、5、10、15、20 μg/mL)以及两者联合(槲皮素40 μmol/L+顺铂 10 μg/mL)分别作用于C33A细胞24 h和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C33A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槲皮素对C33A细胞Cyclin D1、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经过槲皮素处理24 h后,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86.92±3.953)%(20 μmol/L组)、(66.54±3.932)%(40 μmol/L组)和 (52.21±2.970)%(80 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8.35±1.230)% ;经过槲皮素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活力分别为(65.19±7.071)%(20 μmol/L组)、(47.04±8.881)%(40 μmol/L组)和 (29.71±6.505)%(80 μmol/L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96.97±1.788)%。;此外,槲皮素40 μmol/L+顺铂 10 μg/mL联合作用于C33A细胞24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31.12±2.835)%; 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17.86±3.182)%,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31.12±2.835)%; 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为(17.86±3.182)%(P<0.05)。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槲皮素可增加C33A细胞G0/G1期数量,减少S期数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下调C33A细胞Cyclin D1蛋白的表达,还可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通过下调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C33A细胞的活力和增殖,槲皮素通过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可以诱导C33A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