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0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 (CRP)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血浓度 ,试图里了解CRP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Ⅳ (NYHA)CHF患者 77例 ,年龄 <6 0岁 30例 ,≥ 6 0岁 4 7例 ;伴有低钠血症者 (<1 35mmol/L) 34例 ,不伴低钠血症者 4 3例。 36例正常志愿者 ,年龄5 6 4± 1 6 0 (36~ 82 )岁。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 ,放免法测定血浆BNP。结果CHF患者的血清CRP、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且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明显升高 ,Ⅱ~Ⅳ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RP与LVEF、血钠呈负相关 (r =- 0 1 97,P <0 0 5 ;r =- 0 2 95 ,P <0 0 1 )。结论 :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 ,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 ,CRP可能是心衰恶化的标志物之一 ,但心衰CRP增高与年龄分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2.
精氨酸增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术后分别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或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20g/d)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检测 ,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入院均有明显的免疫抑制 ,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免疫功能 (CD4+、CD4+/CD8+、NK、IL_2R)在术后第4天 ,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0.05)。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价留置针在侧脑室穿刺引流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不同病儿留置针在侧脑室穿刺引流后的效果。结果  9例病儿颅高压症状均得到迅速缓解 ,临床应用中操作简便易行、损伤小 ,无 1例并发感染。结论 使用留置针行侧脑室穿刺是一种能迅速降低颅高压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病人经口和胃肠外营养 (PN)所摄入蛋白质的准确量 ,病人在移植后的排氮量 ,氮平衡 ,评价病人的营养状态 ,进而改进营养配方以满足HSCT病人的营养需求。方法 以 10例HSCT病人为研究对象 ,调查病人在移植的 0~ +15天之间经口和胃肠外两条途径 ,对蛋白质的摄入 ,氮平衡 ,氮的排出量进行监测 ,研究HSCT病人的蛋白质代谢状况。结果 HSCT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为 0 .7g/kg·d ,10例病人均为负氮平衡 -12 .1± 4.2 g/d ,排氮量为 194.32±2 7.93mg/kg·d ,高出机体的正常排氮水平。结论 HSCT病人在移植早期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 ,目前的营养方案不能满足HSCT病人的代谢需求 ,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5.
36例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消化科自 1980~ 2 0 0 0年共收治 Peutz- Jeghers综合征 36例 ,现结合文献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3.5~ 6 5岁 (其中 <15岁 10例 ,16~ 35岁 19例 ,>35岁 7例 ) ,平均 2 1.5岁。 4例有手术史 ,其中 1例两次发生肠梗阻 ,行部分小肠切除 ;2例因肠套叠行剖腹探查并联合肠镜检查 ,术中将套叠空肠段复位并行空肠、结肠息肉摘除术 ;1例因息肉癌变行部分大肠切除术。 8例家族中有 Peutz- Jeghers综合征病史。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及粘膜不同程度的黑色或褐色沉着 ,如泼墨状 ,直径 1…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演变过程中核膜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体视学方法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内膜腺癌腺上皮细胞核膜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腺上皮细胞核表面积密度显著增大,核膜扩张增厚.结论核膜增厚可以作为内膜腺上皮细胞恶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Fas介导细胞凋亡上游Fas mRNA表达和下游Caspase3活性在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变化及缺血预处理(IschemiaPreconditioning,IP)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组及假手术组(S)组。检测再灌注术后3h血清AST,ALT水平、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血清AST,ALT改变:IP组和IR组较S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IR组升高最明显,与I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IR组和IP组较S组明显升高(P<0.01),IR组最明显,与I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3组IR前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肝细胞AI与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均呈正相关,S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IR组和IP组AI差异有显著性(P<0.01)。(4)电镜IR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IP组相对较轻,S组基本正常。结论IR损伤可增强Fas mRNA表达、激活Caspase3活性,共同促进肝细胞凋亡,从而加重肝脏损害,IP可明显减轻肝脏IR损伤,机制之一是下调Fas介导细胞凋亡上游Fas mRNA表达和下游Caspase3活性来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8.
早期乳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癌的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其改良根治术和术后早期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集 3 0名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术前 ) ,3 0名Ⅰ~Ⅱ期乳癌患者 (术前、术后 5d、术后10d)抗凝全血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 3 ,CD4 ,CD 8 ,CD 4 CD45 ,CD4 CD2 9 ,CD 8 CD2 8 和CD 8 CD2 8- 细胞的百分比 ,CD4 /CD8 比率、NK细胞的百分比。术后5d开始给予化疗 ,持续 5d。结果  (1)乳癌患者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 ,CD8 ,CD 4 CD45 ,CD 8 CD2 8 ,NK和CD 4 /CD 8 比率均在正常范围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D 8 CD 2 8- 细胞百分比乳癌组高于良性肿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术后 5d ,CD4 ,CD 4 /CD8 ,CD4 CD45 和CD8 CD2 8 略高于术前 ,NK ,CD3 ,CD8 ,CD4 CD 2 9 和CD 8 CD2 8- 略低于术前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3 )化疗前后 ,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术前与化疗前、化疗后各组相比 ,仅CD 8 CD 2 8-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早期乳癌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不严重 ,但可能存在轻度免疫抑制。施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早期化疗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4 432株临床病原菌及其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432株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32株病原菌中,G^-菌占48.26%,G^ 菌占37.66%,真菌占11.69%;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15%)、大肠埃希菌(12.79%)、铜绿假单胞菌(12.77%)、真菌(11.69%)、肠球菌属(7.29%)、表皮葡萄球菌(6.68%)、克雷伯菌属(4.99%);大多数病原菌耐药率高,但G^ 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高。结论 近年,病原菌仍以G^-菌为主,但G^ 菌逐年上升,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及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同时耐药率加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0.
痔上黏膜钉合术术后复发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男 ,2 6岁。因患环状混合痔 4次手术后复发 ,最后 1次为 2 0 0 1年 11月行痔上粘膜钉合术 (PPH )。但其荷包缝合高度和深度不详。 2 0 0 3年3月 12日患者因便后肛内组织脱出不能还纳、剧烈疼痛 1d入住我院。专科检查 :肛缘外环状肿物脱出嵌顿、水肿明显、触痛较剧烈 ,脱出物中可见模糊齿状线 ,线下方组织多于上方组织 ,约呈 2∶1比例 ,经手法复位后行肛门指诊未扪及环状钉合口 ,肛镜示 :齿状线模糊 ,齿线上截石位 1,5 ,7,11点黏膜中偏重度隆起 ,齿线下相应肛管皮肤肥厚松弛 ,赘皮水肿较明显。患者要求行传统痔切除术 ,在经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