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冠状动脉的屏气二维磁共振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的屏气二维磁共振血管造影研究时惠平高元桂高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而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手段,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快速磁共振成像(MR...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 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复习。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胸段髓外硬膜下串珠状或虫蚀状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串珠状强化,脊髓内有不同程度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可根据脊髓外硬膜下流空信号明确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增强扫描对显示畸形血管有帮助。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参考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结合冯天有教授腰型四步规律理论进行临床评分评定治疗效果。观察反映突出髓核大小的MRI椎间盘突出最大层面矢状径指数(sagittal index,SI),比较手法治疗前后及随访S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2例均获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7.4个月,临床评分优95例、良17例、差0例。疗效评价均为优。治疗前后SI值分别为0.618±0.015、0.581±0.018,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SI值为0.315±0.025,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P<0.05)。手法治疗前临床综合评分为12.841±0.435,治疗后为21.398±0.152,随访时为23.513±0.063,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多)个椎体位移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新医正骨疗法治疗恢复患椎的解剖或代偿位置,使脊柱内外平衡因素协调一致,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双能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患者进行双能下肢CTA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手动去骨后的图像,分别记录两者去骨时间及对各血管节段的侵蚀度。其中13例患者1周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相同血管节段对照研究。结果:双能去骨时间(1.86±0.28)min低于传统手动去骨时间(5.54±0.63 min),P<0.01,t=-34.962;共对903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最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χ2=4.13,P<0.05)。CTA与DS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一致性非常好,K=0.95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3.3%、96.9%。结论:双能自动去骨方法较传统手动去骨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小腿部血管的显示率,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狭窄程度判定的准确性。双能CTA在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心率组最佳收缩期及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心率与D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心率为52 ~ 120次/min,平均(80.49 ± 14.99)次/min,心率与最佳舒张期图像质量间呈负相关;心率> 80次/min时,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部分节段图像质量开始出现差异.结论:心率≤80次/min者,采取最佳舒张期图像重建,心率> 80次/min时,结合双期图像进行重建,或者采用收缩期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优良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飞行员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方法:招飞学员中3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研究组)采用CR、DR机行立位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其中9例并行腰椎CT扫描。分析合并腰骶部隐裂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L5峡部及椎板结构特点,并与L4进行对照。结果:(1)研究组腰骶部隐裂发生率为56.67%(17/30),与对照组26.00%(2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X线斜位片示L5峡部裂隙形态呈多样性如线型、尖角型、缺损型、星型。(3)L5峡部及裂隙两端骨质发育细小、变尖甚至呈缺损改变。(4)CT检查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峡部裂断端立体形态和骨质结构。结论:本组腰椎峡部裂的发病原因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67.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及肿瘤的体积、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通过物理检查、活检、膀胱镜和直肠镜等辅助检查手段进行分期、定位,但上述方法均难以明确肿瘤浸润的范围和深度,且无法了解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并可以进行多方位、多序列成像,以及没有电离辐射和碘对比剂过敏的危险,成像不受气体和骨骼的影响等优点,在宫颈癌的诊断、分期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是目前宫颈癌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X线诊断的最佳测量方法。方法研究组为55例第5腰椎(the 5th lumbar verte-bra,L5)双侧峡部裂的男性招飞学生,对照组为127例无滑脱的同龄男性招飞学生,拍摄站立的侧位X线片,采用Gar-land、Meyerding、Taillard及作者提出的椎间隙中线垂线测量法(Mid-Intervertebral Perpendicular,MIP)测量并发滑脱的程度。对4种测量方法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中,Garland、Meyerding、Taillard和MIP法对L5滑脱的阳性率分别为81.8%(45/55)、58.2%(32/55)、87.3%(48/55)和94.5%(52/55),有统计学差异(P〈0.01)。Garland测量法对轻度的L5滑脱有较高假阳性率,Meyerding、Taillard、MIP 3种测量法诊断腰椎滑脱无假阳性结果。Garland、Meyerding、Taillard 3种测量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阴性结果,用MIP测量法均得以纠正。结论在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X线测量中,MIP法对腰椎滑脱的检出率高且无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640层动态容积CT连续运动功能成像对腰椎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97例应用640层容积CT运动功能成像检查的腰椎间盘(L3-L5)的扫描数据。所有受检者先应用640层CT进行常规仰卧位静态扫描作为对照,再进行从屈曲到伸展的连续运动CT扫描,分析不同角度时腰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及腰椎间盘突出角度与临床症状之间的体位关系。结果常规CT扫描阴性的97例受检者应用动态腰椎检查发现的腰椎间盘突出者18例,其中有腰腿痛症状者17人。动态扫描腰椎间盘突出角度与临床症状加重体位完全符合者13例。结论腰椎间盘连续运动扫描方法,能更灵敏的显示常规CT扫描不能显示的椎间盘的变化情况;更有助于腰椎疾病的显示及早期诊断,减少腰椎疾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DCE—MRA)与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肾动脉狭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进行肾动脉狭窄检查的50例患者同时行DCE—MRA与SCTA检查,其中证实有狭窄的25例患者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然后以DSA为标准,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结果50例患者的100根肾动脉,DCE—MRA与SCTA诊断的K系数为0.831,诊断一致性好。CE—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8.0%;SCTA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96.7%。DCE—MR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上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要略低于SCTA。结论DCE—MRA与CTA都能较准确地诊断肾动脉狭窄,但DCE—MRA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