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的前置方式及其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尺神经前置方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肘管综合征病例,分别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获得随访31例,其中行皮下前置23例,肌下前置8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4年。23例皮下前置者疗效优8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8例肌下前置者疗效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5%。尺神经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肘管综合征中度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重度患者。结论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对肘管和尺神经彻底的减压,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差异。肘管综合征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2.
1999-2004年我们采用关节清理后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骨性关节炎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乳腺癌治疗后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治疗后并已绝经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进行骨密度检测(包括腰椎正位L1~4、股骨颈以及全髋的骨密度测定),分析乳腺癌受体不同表达(ER、PR、HER-2)、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绝经时间、术后时间、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147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绝经时间、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术后时间与骨密度减低呈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治疗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BMI、术后时间(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乳腺癌治疗的多种因素都能够降低骨密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subvastus approach, 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edial parapatellar approach, MP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完成初次TKA的69例病人资料(年龄均超过60岁),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SVA组和MP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后可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术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病人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评价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结果 SVA组病人的手术切口长度为(11.48±1.35) cm,与MPA组的(15.24±1.41) c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1,P<0.001);两组间手术总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09,P=0.835;t=1.003,P=0.320);SVA组病人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为(1.52±0.62) d,MPA组为(2.61±0.9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2,P<0.001)。术后第3、7天SVA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优于MPA组,两组间比较,除外术后第7天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其他时间及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7天,MPA组病人的膝关节ROM(89.09°±5.51°、93.03°±7.06°)均小于SVA组(96.36°±4.55°、96.36°±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2,P<0.001;t=1.991,P=0.049)。术后2周,MPA组病人的KSS评分为(72.42±4.35)分,小于SVA组病人的(78.7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P<0.001)。术后第1、3、6、9个月,两组间KSS评分和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SVA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减少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性.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80例,单节段不稳者53例,多节段不稳1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16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5例;有股神经放射痛12例,坐骨神经放射痛33例;双侧肢体放射痛5例,同时合并马尾神经刺激症状3例;有明显肌力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阔筋膜张肌肌骨瓣及缝匠肌肌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79例7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别采用阔筋膜张肌肌骨瓣(41例41髋)及缝匠肌肌骨瓣(38例38髋)治疗,并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5~11年随访,阔筋膜张肌肌骨瓣组及缝匠肌肌骨瓣组术后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P〈0.05。结论采用阔筋膜张肌肌骨瓣及缝匠肌肌骨辩治疗青中年人股骨头缺性坏(FicatⅡA,ⅡB及Ⅲ期)均取得良好效果,采用阔筋膜张肌肌骨辩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15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11例,女4例;年龄21~45岁。左侧10例,右侧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0d,平均5.3d。按照Mason分型均为Ⅲ型。结果术后未见关节感染、神经损伤、金属异物反应、腕部畸形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3年。骨折均于术后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臂丛神经及痉挛骨骼肌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只Wistar大白鼠做成肢体痉挛性模型,分成两组,随机选择一组行颈上节交感神经切断术,另一组作为对照,于术后第20天切取部分臂丛神经组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百分率并做定量分析。同时观察患肢术后神经症状。结果交感神经切断后,臂丛神经内CGRP百分率及定量有明显增高(P〈0.05),部分动物患肢神经症状改善。结论交感神经切断后,骨骼肌出现松弛,可能与局部的CGRP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年龄对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的影响,及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方法对73例50岁以上因髋关节疾病住院病人行股骨近段CT扫描和DXA髋部骨密度测定,分为50~65岁组、66~80岁组和>80岁组,以股骨颈骨密度为标准判断骨质疏松程度,以皮质比率作为评估皮质厚度的标准。结果股骨颈骨密度:50~65岁组为0.710±0.139、66~80岁组为0.613±0.104和>80岁组为0.572±0.061。66~80岁组和>80岁组与50~65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66~80岁组与>8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长径皮质比率:50~65岁组与66~8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6~80岁组与>80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股骨颈宽径皮质比率:50~65岁组与>80岁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骨颈骨密度和皮质厚度随年龄增高而降低,提示股骨颈皮质厚度变薄是高龄髋部骨折风险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脆性股骨颈骨折的股骨颈皮质骨厚度和骨密度变化。方法 对76例病人行股骨近端CT扫描,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组42 例,非骨折组34 例。取对侧(正常侧)股骨小转子顶点上方20mm(T20)平面CT横截面影像,计算T20长径和股骨颈寛径皮质比率,作为评估皮质厚度的指标;用DXA测量股骨颈骨密度,了解骨质疏松程度。结果 T20长径皮质比率: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组:(17.57±3.54)% ;非骨折组:(21.64±3.75)%(P =0.000);T20股骨颈宽径皮质比率: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组:(25.98±5.51)%;非骨折组:(32.89±5.74)%(P=0.000)。骨密度:骨折组:0.590±0.084 g/cm2 ;非骨折组:0.698±0.138g/cm2, , P <0.000。结论 股骨颈皮质变薄和骨密度降低是导致脆性股骨颈骨折重要因素,T20长径皮质比率和T20股骨颈宽径皮质比率是观察股骨颈皮质骨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