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扶他林乳胶剂外用配合红外线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疼痛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B组21例:采用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C组22例:采用扶他林乳胶外用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 3组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测痛,用改善率评价疗效。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均<0.05)结论红外线配合扶他林乳胶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疼痛的临床疗效。有良好的效果,且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2.
颈椎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骨科自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对25例分别患有颈椎病、颈椎损伤的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经过随访,效果满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6~64岁,颈椎病18例,颈椎损伤7例(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5例,其中不全瘫痪2例,全瘫1例)。经前路手术19例,后路手术6例。2.效果评估:无一例发生并发症。4例术后2~14天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退和消失,随后失访。21例随访最长的20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6个月,21例手术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或消失,尤其是其中的一例,术前伴高位截瘫,术后3 个月能坐起床上,4 个月能扶起行走,…  相似文献   
23.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组织工作学是利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发展生物机体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替代物的新兴学科,软骨组织工程是其一个分支基本步骤为:①种子细胞的获得:从软骨组织中分离或从胚胎上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分化出软骨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②将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种植在天然或人工合成生物载体材料上,并在生物载体材料上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髓芯减压术造成的空洞形状、大小及与软骨下骨板距离对股骨头应力集中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正常股骨标本一具,经层厚2.0mm的螺旋CT扫描得各断面图象,输入计算机识别和提取股骨轮廓并行三维重建,导人ANSYS9.0进行前处理。按生理状态下股骨力载荷的三维空间分布,施加髋关节反力700N,外展肌力300N,髂腰肌力188N,和股外侧肌力292N。结果应力集中系数,以方孔为最大,角部倒圆方孔次之,圆孔最小。本组中,方孔与圆孔比较,应力集中最大增加可达80%;角部倒圆方孔与圆孔比较,应力集中最大增加可达30%。结论在空洞形状、空洞大小及空洞与软骨下骨板距离这三个因素中,空洞形状对应力集中的影响最大。髓芯减压术造成的空洞轮廓应以平缓曲线过渡,避免出现尖角。  相似文献   
25.
手屈肌腱损伤Ⅰ期显微修复及功能康复97例 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屈肌腱损伤Ⅰ期显微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97例182条肌腱损伤,其中男59例,女38例;平均年龄32岁(6-65岁);玻璃割伤22例,刀伤32例,电锯伤29例,挤压伤14例;Ⅰ区12例,Ⅱ区35例,Ⅲ区28例,Ⅳ区8例,V区14例。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8例,合并骨折53例,均I期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接肌腱,术后早期循序渐进康复锻炼。结果:本组97例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48例,良39例,可8例,差2例。结论:修复肌腱损伤应彻底清创,无创操作,具备牢固光滑的肌腱吻合技术及自始至终贯穿功能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26.
人工髋关节不同材料假体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方法,了解在应力状态下不同材料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组合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从生物力学角度为人工髋关节的临床应用和设计制造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全髋置换前后进行单髋站立生物力学测试,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和髋臼总体的应力模式和植入后各种组合的假体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1、各种假体置换后等效应力(von Mises)峰值均位于假体远端相应股骨区域,但应力峰值有所下降,以股骨距区下降最为明显,遮挡率最大,而以弹性模量较钛合金低的CFR/PSF作为柄的股骨的相应区域的遮挡率较低。2、各种组合的假体对股骨界面的应力从近端至远端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对于相同的柄比较而言,不管是金属-金属、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还是金属-聚乙烯组合,其相应界面应力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以CFR/PSF作为柄对股骨相应界面存在较高的应力。3、置换前在髋臼顶穹部存在较高应力,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置换后应力主要集中在髋臼的周边区域,但从髋臼顶部→后下→前下呈逐渐递减趋势;而在相同区域的不同组合其界面应力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各种假体植入后均在股骨距处形成较高的应力遮挡,而用弹性模量较低的CFR/PSF作为柄,其股骨相应区域的应力遮挡率较低,但股骨相应界面应力较大,而界面应力过大是产生假体微动主要因素。2、股骨界面从近端至远端呈逐渐增高趋势的应力规律符合该假体的设计原理;相同假体柄的不同组合其股骨和髋臼相应界面应力值无明显差别,实验表明力学因素并不是选择假体组合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比较髋部骨折与无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 D,了解这些因素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进行研究,无髋部骨折组 62例,髋部骨折组75例,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比较二组年龄、股骨颈骨密度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 无髋部骨折组:年龄:(67. 92 ±8. 52)岁,股骨颈骨密度:(0. 5064 ±0. 0706)g/cm2,T 值:-3. 10 ±0. 60,25OHD: (24. 90 ± 8. 98)ng/ml。髋部骨折组:年龄:(78. 49 ± 8. 52)岁,股骨颈骨密度:(0. 4506 ± 0. 0983 ) g/cm2,T 值:-3. 51 ± 1. 18, 25OHD: (l4.89±8.94)ng/ml。结论 在股骨颈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情况下,髋部骨折患者具有更高年龄,更低骨密度和25羟 维生素D。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观察护理结果.结果 共收集35 例病例,经治疗后35 例患者均能扶单拐行走,无一例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密切的术前、术后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早期的正确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6—2020-06采用FNS内固定治疗的18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照Garden指数标准进行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95 min,平均48.8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26.9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标准进行评价,所有患者骨折获得满意复位。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物失效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4例,良2例,可2例。结论 FNS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不仅更加微创,而且生物力学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