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3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补液基础上口服小儿止泻安颗粒;治疗组在补液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治愈22例,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便常规检查,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治愈率高,起效快,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2.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酒精性压迫性桡神经损伤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酒精性压迫性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酒精中毒性压迫性桡神经损伤男性患者30例,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30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酒精性压迫性桡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3.
钱氏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贯穿了顾护脾胃的思想,本文从病理、生理特点、辨证论治、剖析遣方用药特点,调剂制方、饮食护理等方面阐述了钱乙在治疗小儿多种疾病时不忽视调理小儿脾胃这一指导思想,此理论可为今天的临床实践提供了诸多借鉴,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微生态学研究证实,T2DM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数量及比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成为研究热点。现有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短链脂肪酸学说、胆汁酸代谢学说、内毒素学说、支链氨基酸学说等机制来影响T2DM的发生发展。湿热证T2DM患者在临床最为常见,该类患者胰岛素抵抗最为严重,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可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及通路作用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调节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临床治疗T2DM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菌群数量庞杂,现有数据多偏重于动物实验,且研究菌群特异性不足,为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T2DM特定菌群的研究,以及增加临床大样本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陇中损伤散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取三月龄wistar大鼠骨髓,分离BMSCs进行原代培养,在第一次换液后分别加入2%,5%,10%的陇中损伤散含药血清,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偶氮偶合法进行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CFU-FALP)组织化学染色,vonKossa染色法测定钙化结节数目,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Ⅰ型胶原表达;于不同时间进行ALP活性及钙盐沉积量的测定。结果:陇中损伤散含药血清对BMSCs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以浓度为10%时作用最强。MTT结果显示陇中损伤散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BMSCs增殖;损伤散含药血清还能显著促进其成骨性分化。结论::陇中损伤散活性代谢产物能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性分化;陇中损伤散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其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醒胰降糖灵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ip链脲佐菌素(STZ),并连续sc甲状腺素诱发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予二甲双胍及醒胰降糖灵进行干预,观测用药后大鼠体重及胸腺和脾脏指数、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IL-4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胰降糖灵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P<0.01),提高IL-4水平(P<0.01)。 结论 :醒胰降糖灵可通过下调Th1型细胞因子(TNF-α)并上调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含量平衡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7.
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坏死,心室壁变薄,在不适当的心室压力下会造成梗死区的扩展、心室壁破裂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后果。有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并发便秘者病死率显著增加,因此心肌梗死后保持大便通畅是患者能否顺利渡过急性期的重要措施。应用麻仁软胶囊进行临床观察,以期为心肌梗死后便秘的预防提供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9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高转化型代谢性骨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及质量。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脏腑亏虚及血瘀等关系密切。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笔者就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复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数据支持及指导,为今后中药复方开发及靶向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思路。以期指导临床辩证用方,提高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率。  相似文献   
9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其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高发病率及复杂的并发症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医药治疗OP已逐渐成重要手段,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骨代谢方面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方案多样及安全性高等使得其在临床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OP的发病、治疗及预防相关密切,依据现代医学发展研究方向,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探索中医体质与OP发病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OP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OP的水平及发挥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析近五年来中医传统运动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探讨OP患者的中医传统运动状况,更好地为运用中医传统运动防治OP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有关OP与中医传统运动相关性的调查文献,以"骨质疏松、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运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129篇全文文献,其中17篇文献符合要求,调查范围涉及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样本量为46~188例,研究类型中横断面研究为5篇(29. 41%),病例对照研究为12篇(70. 59%)。运用太极拳改善OP的人数达43. 46%,其余分别是八段锦(23. 23%)、五禽戏(21. 90%)、易筋经(11. 42%)。同时将12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的OP患者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从骨密度、OP患者腰背疼痛及血清骨钙素(BGP)三个方面评价中医传统运动对OP患者的改善情况,MD值分别为0. 11(95%CI:0. 09~0. 13),-1. 22(95%CI:-1. 35~-1. 09),0. 21(95%CI:0. 16~0. 27),P0. 00001。结论中医传统运动可明显改善O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有效延缓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