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该手法补泻兼施,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头面五官疾病、脑病、风寒湿痹等难治性病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精液不液化症32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液不液化症,是指精液排出体外长时间不液化而言。因其可造成精子括动力低、精液质量差而影响生育。我们自1988年1月以来,在针灸不育门诊共收治精液不液化症32例。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本组32例患者,均为已婚未育,经检查排精后精液1小时以上不液化者,或伴有精液中脓细胞每高倍视野高于15个;或伴有前列腺炎者。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年龄30岁以下12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症状、体征、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观察了同一组穴位用温通法和平补平泻法对塞米松所致的家兔血瘀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手法对家兔血瘀模型均有程度不同的对抗作用,且温通法的活血化瘀作用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法,提示:温通手法在活血化瘀方面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巨刺”、“缪刺”见于《灵枢·官针》,属九刺之一,临床中屡屡应用,教学中也常强调,因其为易混淆的刺法。现结合自己多年学习和临证应用体会,谈谈我对这二种刺法之管见。 “巨刺”和“缪刺”都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交叉刺法。《灵枢,官针》篇说:“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为什么将这种刺法称作“巨”呢?“巨”可能是“互”字的传误;互,才有交互,交叉的意思。《灵枢·终始》篇又载:“形肉未脱,少气而脱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何谓缪刺,篇中未作解释。至《素问·缪刺论》才提出:“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并进一步说明:“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病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意指偏侧的病痛,  相似文献   
15.
刘吉  王改梅 《河北中医》1994,16(6):22-23
天突穴的临床应用刘,王改梅(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730000)天突穴为任脉的第22个防穴,位于胸骨切边上际之中央,其局部解剖比较复杂,针刺时患者精神易于紧张,故而临床使用较少。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识到该穴针感好,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心理疗法的研究进展迅速。眼科临床上也已更多地注意到个性、社会环境、心理外来刺激与眼病的关系。对心身性眼病的心理治疗古已有之,笔者查阅了1840年以前的400多眼科医案,今择其典型病案,以期抛砖引玉,使古人之经验得以彰明。 1.七情相胜法 例:张子和治一富家妇,因思虑过甚,二牟因痒痛不得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治。脉之两手俱缓,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议,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如是其脉←得平,此怒胜思法也(清·沈源《奇症汇)5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杨廉德先生,自五十年代起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他学验俱丰,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笔者师事于先生,仅将管窥之一斑,略述于下: 工于研读经典,古为我用 杨氏深得中医古籍要旨,广泛、深入研读针灸医典,领会其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杨氏认为此乃古人对腧穴的真实概述,强调了神气与腧穴的密切关系,腧穴并非单纯的组织结构,而是以神气活动为基础的。因此,他认为针刺治疗必须以神气为根本。正如《灵枢·本神》所言:“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他认为治病首先必治己之神,他常告诫我们,并自己首先做到:态度端正,精神集中,专心致志,精神内守,  相似文献   
18.
电针治疗阳痿8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哲 《江西中医药》1993,24(4):18-19
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阳痿患者,平均年龄38.3岁(23~63岁),其中30岁以下32例,31~40岁29例,41~50岁12例,51岁以上9例;病程平均为3.6年,1年以下17例,1~2年23例,3~4年21例,5~6年11例,7年上以上10例;精神紧张与神经衰弱者34例,肾虚体弱者25例,慢性前列腺炎22例,器质性因素1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①关元、中极(曲骨)、归来、足三  相似文献   
19.
案1 郭某,男,9岁,1990年10月20日诊。 其母代述,患儿于一年前开始出现双目干涩不适,继而出现双眼睑眨动不停,双眼发红,西医检查诊断为眼结膜炎,但用红霉素眼药水和强的松龙眼药水无效。就诊时双眼巩膜发红,畏光、多眵、双眼睑不停眨动而不能自主,眼睑皮肤粗糙。脉弦数,苔薄黄。 诊断:目札(肝胆热甚) 选穴:攒竹透睛明,瞳子A、申脉、照海、阳陵泉、行间、合谷。 针法:阳陵泉、行间用泻法,余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针刺一次。 疗效观察:针刺一次后,眼睑眨动明显好转,前后共针刺9次而愈,随访至今未犯。 案2 林某,男,10岁,1990年12月6日诊。 其母代述,患儿于五年前上幼儿园时,受老师批评伤心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症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症,是属免疫功能异常所造成的,其详细机理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前列腺、精囊、睾丸损伤与炎性疾病,可致精液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接触,从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男性自身血抗精子抗体而导致不育。本人在针灸不育专科门诊治愈两例抗体阳性所致不育,现介绍如下: 例一:何某某,男,34岁。1988年3月21日初诊。结婚五年不育。曾于某医院检查:精子凝集试验:(+++);精液常规:量3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