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4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6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1948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区域性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谦 《医学信息》2008,21(6):773-775
本文结合海南省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建设区域性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区域性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建设方案、系统结构、网络平台和实现策略等,作为对加快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区域性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快速性房颤易发生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有效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极为重要,西地兰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有多方面不利之处,在运动、甲状腺机能亢进、新近发生的房颤、交感神经兴奋等就不能满意地控制其心室率。已有报道地尔硫艹卓在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方面明显优于洋地黄类药[1]。现将我们应用地尔硫艹卓注射剂治疗25例快速性房颤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快速房颤,房颤病程>24h,心室率120/min,除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严重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90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腋窝区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90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腋窝野照射40例,对照50例。60Co外照射1.8 Gy/次,剂量为50 Gy~52 Gy/5周~6 周。结果:治疗组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腋窝区淋巴结复发、5 a生存率两组无差异。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加与不加腋窝野照射,不影响该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及5 a生存率,但是增加了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危重病患者临床营养支持的时机与模式、营养液输注途径与方法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 141例原发病因混杂、伴单一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急性危重病患者在综合性ICU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接受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支持临床资料.结果 1 141例患者接受PN 3~45 d(平均4.9 d),其中687例患者在PN过程中联合EN 3~32 d(平均5.1 d),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结论 急性危重病患者完整的治疗方案中必须包括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就是要模式合理、营养物质供给比例和量合理,同时还要提供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35.
用Internet技术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谦  谢越文 《医疗设备信息》2004,19(9):21-22,20
本文针对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网络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依托于覆盖全省的现有互联网络,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构建海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网络的技术方案,重点讨论了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方案的设计要点,并对实现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以作为对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其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0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的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9.69%,例次感染率为28.19%。病种感染率以脑出血,脑梗死,大脑撕裂和挫伤为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60.32%,其次是血液(菌血症)。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8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4.78%)为多,其次是真菌(17.39%);革兰阳性菌占14.78%。结论 ICU年度平均医院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免疫力,是否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消毒灭菌质量等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on,BMG)结合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日本大耳白兔30只,经手术锯除方法制成左侧桡骨中上段20mm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BBC及细条状BMG62mg,BMG置于管状BBC四周.对照组植入20mm长的管状深低温冰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期骨痂生长情况及植入材料的成骨愈合情况.手术后8周、1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各5只,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结合X片表现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 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有呈云雾状骨痂生长,BBC周围也见片状的云雾形骨痂.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及周围骨痂生长活跃,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已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已同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间隙消失,骨痂开始吸收减少、密度降低.对照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仅见淡的云雾状骨痂生长,界面清楚,植入材料周围未见骨痂生长.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周围骨痂生长活跃,界面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消失,骨痂吸收减少,密度降低接近宿主骨.空白组术后4、8、12周拍摄X片,骨缺损两端断面只见少量三角形骨痂生长,骨缺损未能愈合.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紧密连接,周围有大量骨痂包绕.植入材料段施加成角应力,界面无松动或移位.对照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融合成一整体,植入材料颜色与宿主骨颜色基本一致.施予应力,界面未见松动或移位.空白组术后12周的大体标本缺损区仅见肉芽组织填充,缺损明显存在.结论 生物性骨载体具有抗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有适宜的孔径及孔隙率.BBC结合BMG作为材料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时,能发挥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38.
王海东  王弋平 《海南医学》2006,17(12):119-120
目的 为了摸清海南省普外科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 对全省25间医院普外科进行医疗质量检查时,详细记录了抽查病案抗生素的使用情况,25间医院中,三甲医院5家,二级医院20家,共抽查普外科在架病历及归档病历258份.结果 254例使用了抗生素,占98.5%,而未使用抗生素的4个病例,1例系烧伤入院后立即转院,1例系胆囊息肉病人因糖尿病停做手术而出院,还有2例系甲瘤病人,尚未做手术.而已做手术并记录完整的207例病例,全部使用了抗生素.207例已手术病人,3例属于治疗使用抗生素,204例为预防使用抗生素,204例中,男133例,女71例;年龄范围3月~88岁:204例中,以2种或3种抗菌素联合应用最多,共151例,占74.0%,用药时间以4-7天居多,共125例,占61.3%,应用抗菌药物共35种,5648例次.各类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抗厌氧菌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使用最多.应用频率排在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甲硝唑,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及氧氟沙星.手术开始前20~30min给预防使用抗生素者7例,占3.43%.术前1-6天患者无使用抗生素指徵而使用抗生素做为预防使用的13例,占6.37%.无特殊要求使用100ml做溶媒,而在20~30rain滴完的51例,占25.0%.结论 使用抗菌药物贵在合理,但我省普外科的临床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表现在:1)适应征掌握不严.2)选择预防用抗生素针对性不强.3)用药时机及方法不对.4)使用抗生素的随意性太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涉及多学科的合作,而领导的重视,医师水平的提高,对药物回扣的遏制,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胸腔微创置管闭式引流结合德路生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胸腔微创置管闭式引流,待胸腔积液完全流出后,将德路生每次200万U注入胸腔,每隔3 d1次,2~3次后判定疗效.结果:在49例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中,完全有效35例(71.4%),部分有效8例(16.3%),无效6例(12.3%),总有效率87.7%(43/49),平均生存期7.9个月.不良反应轻,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胸腔微创置管闭式引流结合德路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声带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并与芬太尼比较.方法:ASA 1~2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或其他声带手术31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用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术毕气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麻醉过程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较芬太尼组短,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声带支撑喉镜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快速、短效,且安全、苏醒快.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