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烦、躁有别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烦与躁常并称,如《内经·至真要大论》说:“少阳之复,大热将至,心热烦躁”。又说:“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呕逆躁烦。”或因之而以为“烦躁”、“躁烦”同义。如《中医词释,说:“躁烦,即烦躁。”实则“胸中热郁不安为烦,手足扰动不宁为躁。”烦、躁两者,有一定的区别。烦与躁虽多并见,亦可分见。成无己认为:“所谓烦躁者,谓先烦渐至躁也,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笔者认为,烦躁是烦而兼躁,以烦为主;躁烦是以躁为主,躁而兼烦。欲明此义,当先知烦、躁之区别。在古籍中,于烦、躁  相似文献   
12.
叶桂、吴瑭创卫气营血及三焦之新径,于外感热病辨证自成一家,浸成一派。对该派之学术之成就与历史功绩,应予高度评价。笔者认为其敢于革新之精神,尤属难能可贵。但其学术有欠精密,理论上疵漏甚多。故祝味菊“吾人当明辨其瑕瑜而不可盲从”之说,深得笔者同感。为了破除学术  相似文献   
13.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汗未必汗药张氏基于“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认识,认为“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发汗也。”故即如补气之黄芪、滋阴之熟地、敛汗之山萸、清火之知母等药,张氏都能用来发汗。例如:1.用黄芪发汗:因汗以阴精为原,赖阳气以运,故胸中大气虚者,若不予补气,即投发汗重剂麻黄汤,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太阳病初起,有伤寒、中风两个证型。但笔者认为:从仲景原文看,实有六个证型,现条列其原文,并加按讨论如次: 一、太阳风淫病——中风 [脉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治例]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讨论] 1.风邪外袭太阳,即为太阳中风。但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目前影响极大,近有人甚至推其为中医之经典。对他的用桂枝汤治温病,医界看法也不尽一致。故对这一问题,有必要作一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利于辨清禾稗、去芜指迷。基此认识,现略述己见如次。一、鞠通用桂枝汤治温病的理论 1.温病初起用桂枝汤:吴氏认为:“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