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篇
  免费   631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0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1316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7篇
  3篇
中国医学   101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TH)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甲减的发生在高龄者中更为普遍。老年人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为0.9%~5.7%,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甲减)患病率为6.5%~12.5%[2,3]。目前对于原发性甲减治疗药物首选左甲状腺素(L-T4),但由于老年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发生生理性改变,合并较多基础疾病,且甲状腺素过多易继发心脏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因此探讨老年甲臧患者适宜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2.
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是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多形态杆菌,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口腔、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1]。该菌是条件致病菌,除了能引起动物的腐蹄病[2]、肝脓肿[3],还能引起人的急性咽炎综合征[4]。由于这种细菌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同时又严格厌氧,所以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病情严重的可出现肺炎、肺脓肿、心内膜炎、脑膜炎[5]、关节炎、菌血症等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坏死梭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及其诊治过程,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陈改平  倪斐琳   《护理与康复》2021,20(5):99-100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是神经科广泛应用的一种X线检查微创技术,一般通过右股动脉置入导管,将造影剂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具有准确、直观、动态、技术成熟等优点,为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提供了直接依据[1 ].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为新冠肺炎治疗中药的配伍机制研究和复方中药开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20年2月19日前国家及上海、浙江、广州、四川、吉林等地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共52张处方,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算法,以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为指标,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采用PCA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治疗时期处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 藿香出现频率最高(超过30%),甘草、连翘、陈皮、金银花、苍术、黄芩、茯苓、生石膏、厚朴、草果、苦杏仁、生麻黄等也超过15%。这些高频中药的相互配伍,如金银花-连翘、苦杏仁-生石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苍术-生麻黄-草果、苍术-厚朴-草果-藿香的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均很高,在新冠肺炎方防治剂中应用广泛。在新冠肺炎中医证型的不同时期,处方差异较大,PCA建模后划分成了6类,对应了6个不同的临床防治阶段,即预防/医学观察期、轻症期、中期、重症期、危重症期、恢复期,各期的组方呈现一定规律性。结论 以数据驱动方式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中药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能有效反映用药配伍规律和各期处方的组方特点,可为中药配伍研究和复方中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索白芦藜醇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DrugBank数据库,筛选整合白芦藜醇的可能作用靶点。与CTD、DisGeNET、MalaCards数据库中筛选得到的TNBC靶点相映射后得到白芦藜醇抗TNBC的可能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得到的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注释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及核心模块。结果 共筛选得到422个白芦藜醇的可能作用靶点,1799个TNBC相关靶点,映射后共得到白芦藜醇治疗TNBC的潜在作用靶点130个,并从中进一步筛选出了10个核心基因(MAPK1,MAPK3,TP53,SRC,PIK3CA,AKT1,PIK3R1,MAPK8,PTPN11,JAK2),KEGG通路富集提示核心基因主要涉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论 白芦藜醇可能是通过靶向作用于多个靶点及通路,形成相互协调的作用网络从而发挥抗TNBC作用,其中PI3K/Akt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白芦藜醇在TNBC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170例性早熟女童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子宫、卵巢,以其中130例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以及双侧卵巢最大卵泡内径为输入变量,以中枢性性早熟或非中枢性性早熟为输出变量,建立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并对另40例性早熟病例分类。结果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常规超声检查对中枢性性早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5.0%、85.0%、90.0%。结论神经网络结合超声检查对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ata 1,TGF-β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成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BMSCs,探索病毒感染最佳条件,取第3代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慢病毒载体将外源性TGF-β1基因转染入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7、14 d时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TGF-β1基因转染BMSCs后能够稳定表达。转染7、14 d时,实验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转染7、14 d时,实验组II型胶原mRN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转染7 d时,实验组聚集蛋白聚糖mRNA变化不明显,而14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TGF-β1基因可成功转染大鼠BMSCs,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在此过程中软骨特异性标志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mRNA表达具有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1eptin)及其肝组织mRN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同时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干预12周,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组织TNF-α、IL-6、leptinmRNA表达,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leptin水平。[结果]NASH大鼠血清ALT、AST、FFA、TNF-α、IL-6、leptin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肝组织TNF-α、IL-6和leptinmRNA表达显著增强,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改善NASH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显著降低ALT、AST、FFA、TNF-a、IL-6、leptin水平和肝组织TNF-α、IL-6、leptinmRNA表达。[结论]TNF-α、IL-6、leptin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SH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调节TNF-α、IL-6、leptin的分泌,防止NASH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9.
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对水杨梅Adina rubella的干燥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东莨菪苷(2),(+)-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3),(6S,7R,8R)-7a-[(β-D-glucopyranosyl)oxy] lyoniresinol(4),harman-3-carboxylic acid(5),lyaloside(6),3-oxoquinovid acid(7),齐墩果酸(8),3-acetyl oleanolic acid(9),quinov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28-O-β-L-rhamnopyranosyl ester(10),quinov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yl-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1),pyrocincholic acid 3-O-α-L-rhamnopyranosyl-28-[β-D-gluc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2)。其中化合物3,4,6,8~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黄连解毒汤对标准菌株、氟康唑敏感株、氟康唑中度敏感株、氟康唑耐药株4种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黄连解毒汤对4种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mg/ml,对氟康唑敏感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8mg/ml,对中度敏感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6mg/ml,对耐药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 64mg/ml.结论 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