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采集临床医案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分析用药组成特点,对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分类及组方规律、用药组合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65个病例,涉及药物221味。其中麦冬、陈皮、白花蛇舌草等13味药物应用频次超过50%,陈皮-麦冬等为常用药对;苦、甘、辛为高频性味,肺经、胃经、脾经为高频归经,补虚药、清热药为高频药物类别;中药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关联度最高;基于聚类分析得到5首新处方和白花蛇舌草、苍术、石见穿等10种药物核心组合。结论 治疗肺结节主张在扶正的基础上散浊气,清毒结,化痰积,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锤状指克氏针固定术后活动受限的早期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分院就诊的锤状指患者110例行克氏针固定术。根据术后患指活动是否受限分为受限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手指活动情况等。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锤状指克氏针固定术后活动受限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研究的110例锤状指患者,有6例脱落,剩余患者中有25例术后出现活动受限,作为受限组;剩余79例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受限发生率为24.04%。两组的年龄、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受限组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受限组C反应蛋白、术后出现感染所占比例、腱性锤状指所占比例和开放型锤状指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CRP、锤状指分型腱型和术后出现感染是锤状指克氏针固定术后活动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病程、CRP、腱性锤状指和术后出现感染是导致锤状指克氏针固定术后活动受限的危险因素,早期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3.
朱小龙  徐卫星  刘杰 《中国骨伤》2016,29(9):870-874
随着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广泛开展,椎间隙感染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指标,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椎间盘穿刺取样微生物培养是抗生素选择的金标准,但其阳性检出率有待于提高,目前,不同医疗机构间存在流行病学、治疗经验的差异,抗生素的选择、用药疗程及手术的方式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几年,磁共振成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介导下经皮椎间盘穿刺、经皮脊椎内窥镜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等的广泛应用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椎间隙感染应重视预防、早期诊断、尽早明确致病菌,治疗应结合医生自身的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通过辅助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系统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gqi Fuzheng Injection,SFI)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CBM等,纳入所有与SFI联合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研究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RCTs共有18个,合计1 3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相比,SFI联合化疗组的免疫指标CD3+、CD4+、CD4+/CD8+、NK细胞显著提高,其SMD和95%CI分别为[3.25,(2.23,4.27),P<0.01],[3.02,(2.16,3.87),P<0.01],[1.3,(0.89,1.70),P<0.01],[1.74,(1.15,2.33),P<0.01],CD8+未见明显差异[SMD=0.32,95%CI=(-0.53,1.17),P=0.46]。结论 SFI联合化疗在增强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然而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系统评价予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5.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观察指尖微动脉搏动节律同步脉动照射和连续照射两种不同照射方式对局部皮肤温度和远端劳宫穴皮肤温度的影响,探讨随指尖微动脉搏动节律行同步脉动照射方式是否优于连续照射方式。方法:将纳入照射研究的60人次随机分为2组:同步脉动组、连续照射组,每组30人次,观察不同照射方式对局部脐周和右手肘关节及远端右手劳宫穴每隔1 min的皮肤温度、指脉微循环脉图高度、心率的情况。结果:脐周照射同步脉动组与连续照射组照射前、后局部皮肤温度和右手劳宫穴皮肤温度均显著升高(P0.01),但照射前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同步脉动组为(3.53±1.39)℃,显著低于连续照射组的(4.62±1.38)℃(P0.01)。15 min照射前、后右手劳宫穴皮肤温度升高同步脉动组为(1.45±1.07)℃,高于连续照射组的(1.08±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照射后结果与脐周照射相似。结论:体表微循环指脉同步脉动照射与连续照射相比,体表微循环指脉同步脉动照射的局部皮肤温度较低,为实现充足灸量创造了条件,远端劳宫穴皮肤温度较高,更能促进人体远端微循环。说明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大力神雀啄灸的同步脉动照射方式比连续照射方式的在能量利用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比较不同附件以及不同放置位置对隐形矫治器矫正左上颌尖牙扭转的影响。方法 通过扫描数据分别建立矫治器-附件-尖牙-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有附件组)与(无附件组)有限元模型。其中有附件组中的附件分为垂直矩形附件、垂直楔形附件、优化扭转附件,放置位置又分为颊侧中1/3、远中1/3以及颊-舌侧中1/3。将各组的矫治器以尖牙牙体长轴为旋转中心轴,将矫治器远中扭转2°,在MSC.Marc.Mentat软件中模拟运算,收集各应力、位移分布云图及最大应力、位移值。结果 ①无论有无附件,尖牙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趋势相似,但附件组的尖牙位移值及牙周膜各种应力值均大于无附件组;②选用相同附件情况下,放置于颊侧中1/3的应力值和最大初始位移最高,颊-舌侧放置的应力和位移表达更加高效,远中1/3放置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①颊面中1/3与颊-舌侧放置应力值和最大初始位移量无明显差别,但是颊-舌侧放置矫治效果更加高效,消除了不必要的倾斜移动,对固位的要求也更低。②单牙模型中垂直矩形和垂直楔形附件矫治效果显著较优化扭转附件好,实际效果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7.
综述了品管圈在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护士素质、医疗仪器和物品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应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新的思路平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48.
结合文献探讨小儿遗尿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规律,为临床辨证分型及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古今医家大多认为遗尿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失于调养,或湿热瘀血内阻,致使脏气亏虚,约束无力,最终引起膀胱失约。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肾与膀胱,亦与心、脾、肺、三焦等脏密切相关,治宜辨证论治,以"虚则补之、热则清之"为原则。  相似文献   
49.
王璨  张悦  冯莺   《护理与康复》2021,20(5):86-89
目的 观察旋转木马教学法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基于旋转木马教学法的健康教育,两组宣教内容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中用药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情绪管理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旋转木马教学法用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传统健康教育相比,能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钛金属及其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特点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口腔种植材料.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钛离子及颗粒的释放可以通过破坏骨平衡、抑制免疫等方式造成无菌性种植体周围炎,同时也会造成神经抑制及过敏反应等.但是目前尚未深入研究种植修复中钛颗粒或离子释放对机体长期的影响.本文就钛离子释放原因及钛离子及颗粒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