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细菌性阴道炎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寻找简易客观的诊断方法,作者对80例阴道炎患者进行了白带及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检查.探讨其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占全部骨折3%~4%.由于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极少不愈合,但极易发生髋内翻畸形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褥疮及泌尿感染等致命性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已成为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作者2005年5月~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28 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锦  宗庆辉  卫青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608-1609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为在临床施行DVT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科患者30例,根据Autar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其进行风险评分;自行设计“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实施床边观察表”,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护士对患者护理过程中DVT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考查Autar风险评分结果与护理人员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相关程度。结果骨科患者30例,Autar风险评估平均分15.17±2.71,护理人员预防DVT执行情况平均分12.53±3.06,两者基本无相关性(r=0.19,P=0.33)。结论骨科患者DVT风险得分普遍较高,护理尚未常规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分,未能依据DVT评分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对患者DVT的预防主要是经验性,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005年应用微晶磨削、手术松解瘢痕、联合复方曲安西龙局部注射的方法,对32例不同程度的瘢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身麻醉手术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全麻腹部手术后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全麻腹部手术的及其护理重要性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几个因素,并重点详述如何进行全麻腹部手术后的护理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骨科康复是一种治疗程序,用以减少骨科疾患治疗后的病废,其目的是恢复功能.康复与治疗不同,治疗是针对疾病的病理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治愈疾病.而康复则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强调预防挛缩,应用训练方法锻炼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或代偿已丧失的功能.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骨科术后患者治疗的重要阶段,其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无创通气(NIPPV)因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已有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应用NIPPV,能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存活率,且与有创通气(IPPV)相比能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率,节约医疗费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当呼吸衰竭发展至一定程度,NIPPV疗效并不满意。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中应用NIPPV,我们对不同程度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治疗后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月~2006年3月作者采用股骨髁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4~65岁.交通伤35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均为粉碎性.闭合伤37例,开放伤3例.合并锁骨骨折2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2例.……  相似文献   
19.
严辉 《山东医药》2009,49(51):60-61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对血液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10例健康献血者新鲜血液各20 ml,分为20份(10 ml/份)并分为两组各10份,观察组经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10 min后立即分离血浆,对照组避光保存10 min后分离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仪磁珠法检测两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 与处理前比较,观察组血浆Ⅴ、Ⅷ、Ⅹ因子活性分别下降17.60%、7.64%、3.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APTT、TT有一定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下降.结论 紫外线照射充氧处理后的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有所下降,凝血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临床使用效果不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晚期肿瘤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选取晚期肿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按时服药率、疼痛时服药率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护理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疼痛,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