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8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0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例(2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个(100%)结节呈实质性,23个(92%)结节为低回声,16个(64%)结节伴微钙化,15个(60%)结节边缘呈毛刺状,14个(56%)结节单发,13个(52%)结节纵横比≥1,11个(44%)结节侧后方声影,8例(38%)患者伴有颈淋巴结肿大。结论超声对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2.
何广宏  董然 《中国药房》2014,(36):3449-3451
目的:为促进血栓通注射剂在骨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4-2014年国内有关血栓通注射剂在骨科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血栓通注射剂在骨科临床可用于抑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骨外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结论:血栓通注射剂用于骨科辅助治疗多数仍处于试验阶段,其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3.
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为保障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本院成立了麻醉恢复室,通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患者安全的同时,加快了手术患者的周转,增加了手术间的利用率,满足了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的Cobb角平均为(34.21±10.39)°;,手术后为(2.91±2.68)°;,与手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形矫正成功率为87%;术后半个月的平均矫正丢失率为5.1%;术后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者断裂情况, Frankel分级得到改善;手术中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有1例患者手术中出现硬膜撕裂,手术中采用0号丝线直接缝合。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后凸Cobb角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内固定物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三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pemoral nail,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第四代髓内钉(InterTan组)三种髓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转子间骨折(EvansⅠ~Ⅳ型)共153例,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PFN组47例,PFNA组65例,InterTan组41例。结果本组153例患者中,121例获得随访,随访14~41个月,平均26.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InterTan组次之,PFN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骨折愈合时间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评分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股骨近端髓内钉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选择自己操作熟练的股骨近端髓内钉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临床上将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颈前路手术,治疗组术后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益气化瘀补肾方。两组均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根据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17分制),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复查术后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片,评价两组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3、6个月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根据JOA分值改善率评比,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90.4%;治疗组术后优良率为76.0%;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更有利于病人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风湿性关节炎中环瓜氨酸肽抗体(CCP)与抗角蛋白抗体(AKA)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就CCP、AKA检测资料与同期收治的非RA30例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RA组经检测示,AKA阳性率、CCP阳性率、R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KA、CCP联合RF,有高达97%的灵敏度。结论综合分析显示,CCP、AKA、RF联合检测,有较高灵敏度,在早期确诊和初步筛查RA作用重大,可降低误诊、漏诊率,有助于实现早宣教、早诊治,对骨质破坏程度进行预测,进而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超声全程动态监测在儿童鼻骨骨折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骨骨折患儿48例,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术中超声全程动态监测复位器位置、骨折复位及鼻腔填塞情况,记录手法整复实施时间、二次手法整复率、CT扫描次数、CT评分、鼻通气评分等。结果48例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治疗,平均术前时间(22±6)h,手法整复实施时间(22±6)h,均未进行二次手法调整,CT扫描次数平均2次/人,平均住院时间(4.5±1.6)d。术前CT评分2分以下者48例,术后CT评分2分以上者47例;鼻通气评分术前5分以上者9例,术后5分以上者47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全程动态监测下行儿童鼻骨骨折闭合复位,可快速、准确地协助临床更安全地完成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运用关节镜检查配合开放手术治疗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疗效。方法8例钙化性肩胛下肌腱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检查诊断,开放手术清除钙化灶的方法治疗,对于钙化灶清除后的肩胛下肌腱损伤3例进行了缝合锚修复固定,2例进行了单纯清创,3例进行边边缝合。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以及UCLA肩关节评分。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Constant Murley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均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7例,有1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仍有疼痛。有7例钙化灶完全吸收,1例有残余钙化,但无疼痛症状。所有患者的肩关节被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内旋、外旋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下诊断清理配合切开清除钙化灶并行肌腱修补是治疗钙化性肩胛下肌建炎的有效可行的方法,具有诊断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0.
李志强  赵村辉  陈利国 《陕西中医》2011,32(12):1600-1601
目的:观察祛风湿、活血止痛类中药配合低浓度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四妙散加减(黄柏、薏苡仁、苍术、牛膝、木瓜、泽兰、鸡血藤、防风、当归等)配合低浓度臭氧注射治疗本病55例。结果:显效率为81.5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滑膜炎症状,缩短疗程,并能迅速消除肿胀,恢复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