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药穴位敷贴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中药穴位敷贴的方法在儿科应用广泛。现将我们收集的资料综述如下。一、内关穴孙伯琴将生姜片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双侧内关穴,治疗神经性呕吐,效果甚佳[1]。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辨证施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性痴呆临床上以记忆力、计算力、情绪人格障碍为主要表现。在其治疗过程中,调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本病辨证调护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肾出亏由型主在神情痴呆,反应迟钝,神疲乏力,语言及动作迟缓,头晕,健忘,耳聋,腰膝酸软,行走无力,遗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对护①精神:此多见于高龄患者,症见相神空虚,反应迟钝,健忘等,因此,精神及生活上亟需关心照顾。古人所谓“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区其身”,就是主张治病先要治其精神、治其心理.医护人员要以爱心对待病人,语言要恳切,动作要轻柔,通过…  相似文献   
13.
张清智 《河南中医》1994,14(4):242-243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笔者自1990~1992年12月,以消痈散为主,采用内外并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266例,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11例,女性155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81岁,其中60岁以上者2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7例,轻型化脓性阑尾炎86例,急性复发性阑尾炎20例,阑尾脓肿24例,妊娠合并阑尾炎14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15例。按中医辨证分期:瘀滞期97例,蕴热期131例,毒热期38例。就诊时体温37℃以下者87例,37~38.5℃者134例,38.5℃以上者45例;白细胞数:9×10~9/L以下者39例,9~12×10~9/L者69例,12×10~9/L以上者178例。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1年~1992年12月,以消痈散为主,采用内外并用、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266例,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11例,女性15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平均33.49±14(X±SD),其中60岁以上者2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7例,轻型化脓性阑尾炎86例,急性复发性阑尾炎20例,阑尾脓肿24例,妊娠合并阑尾炎14例,合并局限性腹膜炎15例;辨证分为瘀滞期97例,蕴热期131例,毒热期38例;就诊时体温37℃以下者87例;37℃~38.5℃者134例,38.5℃以上者45例;白细胞数9×109/L以下者39例…  相似文献   
15.
付丽丽  崔悦 《国医论坛》1993,8(6):30-30
1 脱发 薛某,男,35岁,司机,1987年6月25日初诊.患者平素嗜好饮酒,近1周来头发成把脱落,头矇头沉,心烦急躁,失眠多梦,恶心纳呆,身困乏力,小便黄赤.查其头发稀疏,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此属痰热内蕴,脾运失常,血虚风盛,发失所养.治宜清化痰热,活血祛风.温胆汤加味:半夏10g,陈皮10g,青蒿20g,黄芩15g,枳壳12g,茯苓15g,丹参30g,菊花10g,竹茹10g,甘草3g.  相似文献   
16.
风轮疮,西医称谓角膜炎或角膜溃疡。主要表现为黑睛水膜混浊、浸润,有点、片状或条状疮迹,甚则疮迹溃破,中间凹陷,并伴有羞明流泪,涩磨疼痛,眵粘,头痛,眼皮肿胀,赤丝虬曲等症。近年来,笔者将眼科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运用经方辨治该病,疗效颇佳,今略举一二,以示其治。一、白虎汤案  相似文献   
17.
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由于麦芽是临床用量较大的消导药,传统方法加工麦芽,易使胚芽闷坏而降低发芽率,导致疗效不佳。我们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发现一种新的发芽方法,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鼻腔给药(鼻药疗法)是运用中医药的理论,从鼻部给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疗法。历代医籍每见记载,近来文献亦屡见报道.本文试就鼻药疗法作一探讨.历史沿革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用草刺激鼻腔取嚏“哕”的记载,实开鼻药疗法的先河。汉·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曾用“纳药鼻中”治“头中寒湿”,并首先用于临床危重症的抢救,对“卒死”者,用“薤捣汁,灌鼻中”以开窍回苏.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用“瓜蒂赤豆散”吹皇中以治“黄疸”。唐·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则有  相似文献   
19.
李鸣皋主任医师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5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曾待诊左右,聆明先生教诲,受益匪浅。先生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今择其典型病人200例,进行简略总结,以飨读者。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男130例,女70例;年龄4O岁~86岁。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按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进行确诊。1.3临床表现病人表现有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过劳后肢软等,舌质谈,苔薄白.脉沉细或结代,有的舌有瘀点,脉沉涩;大部分病人有轻、中度心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唐·王太仆“强肾之明,热之犹可”为理论依据,从阳虚即滋阴的巢臼中脱却出来,参考当代药理实验资料,选用大队补肾壮阳圣品,制成兴阳生精丹,用治无精子症,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