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607-607
目的分析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期感染护理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佳护理方法提高感染护理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入住我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在化疗期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进行感染护理,在化疗前后均切实落实护理,而术后不论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感染护理都要严格执行。观察所有患者化疗期间相关易感部位的感染情况,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实验组采取感染护理后,各个易感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呼吸道感染与口腔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期采取感染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感染发生,提高化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病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应用细胞玻片离心法实施细胞学检查。结果33例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6,标本份数为57;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3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15,标本份数为102;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4,标本份数为3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具有良好的成效,这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治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白血病细胞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探寻白血病基因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针对c-myc的siRNA转染HL-60细胞,分别收集转染后24、48和72 h细胞及对照组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myc siRNA后,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c-myc蛋白含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转染24 h后c-myc 蛋白含量下降约42 %,48 h下降66 %,72 h下降78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myc siRNA能降低HL-60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其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白血病靶向基因治疗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24.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儿童多见,占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改进,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儿不能耐受强化疗对脏器的损害,心脏毒性是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1].作者观察了白血病多周期化疗对儿童心电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中成药》2016,(2)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养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血象、骨髓象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59例CA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29例,予以西药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肾益气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对比骨髓增生程度及百分率、非造血细胞百分率等骨髓象指标;并对比血清白IL-17及IL-17 m RN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ReT)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百分率(Ly)、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明显降低(P0.05),且升高或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髓增生程度及百分率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造血细胞百分率(40.87±8.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2±7.94)%(P0.05)。IL-17:治疗后,两组IL-17以及IL-17 mRNA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IL-17以及IL-17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气养血法治疗CAA,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象和骨髓象,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7及IL-17 mRNA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王雅丽 《光明中医》2016,(10):1473-147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具有良好缓解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讨论整理护理在血液病患者化疗心理上以及依从性方面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有血液病并且需要进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配成2组:整体护理组和护理对照组,每组25例。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一般护理,而整体护理组进行全方位全面的护理。随时仔细观察2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焦虑或抑郁水平,记录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并且详细记录下在护理后的心理依从性变化。结果:整体护理组的焦虑自评评分和抑郁自评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整体护理组则是完全依从大大高于护理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有血液病的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提升化疗治疗的相对依从性。  相似文献   
28.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自免肝相关性再障)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迄今国内未见报道,我们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儿,男,6岁。2008年12月31日因面色苍白、乏力、纳差3个月余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29.
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琳 《新中医》2009,(4):49-50
目的:观察补肾凉血中药联合强烈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患者采用补肾凉血中药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A(CSA)治疗。治疗每1~2天查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Ret)1次,此后根据情况每周1~2次;CSA浓度开始每周查1次,稳定后1月查1次;3月、6月时全面复查血象、骨髓象、溶血等,以后每3月复查。结果:随诊1年以上7例,基本治愈3例,缓解、明显进步各1例,无效1例,1例患者免疫治疗后15天因颅内出血死亡;另4例治疗未达1年,其中2例明显进步,1例缓解,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前后白细胞(WBC)、Ret、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小板(BPC)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效病例于1~2月血象开始改善,多数先为Ret上升,继之Hb上升,随后WBC上升,BPC上升最晚亦最慢。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多部位穿刺,除2例骨髓增生尚活跃外余均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治疗后3月骨髓增生为活跃或明显活跃者5例,增生低下者6例;6月后骨髓增生为活跃或明显活跃者8例,增生低下者3例。结论:补肾凉血中药联合ATG、CSA治疗SAA,可明显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延长输血间歇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血涂片在血细胞诊断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5月出现发热或三系异常现象的1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血涂片的制作、染色以及镜检等操作,认真观察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形态、体积大小等,分析血涂片在血细胞形态检查中的作用.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30例确诊为细菌感染,血涂片提示中性的粒细胞出现中毒变化;4例为白细胞的假性降低,15例为急性期的白血病,5例为单核细胞的增多,16例为巨幼细胞的贫血,9例MDS,3例为骨髓的纤维化,11例为血小板的减少假象,7例为血小板的升高假象.结论 在血细胞的临床诊断中需重视血涂片的检查,同时制定有效可行的应对方案,以避免及减少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出现,减少病患的就诊时间与费用支出,从而为病患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