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Wang YM  Guo W  Zhang XF  Li Y  Wang N  Ge H  Wei LZ  Wen DG  Zhang JH 《癌症》2006,25(3):281-286
背景与目的: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erine hydroxymethyrltransferase,SHMT)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通过为嘌呤、胸苷酸、蛋氨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提供一碳单位来影响基因的甲基化和DNA的合成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食管癌高发人群SHMT1 C1420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with confronting two-pair primers.PCR-CTPP)方法,检测584例ESCC患者、467例GCA患者和540名健康对照者的SHMT1 C1420TSNP的基因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性与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肿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UGIC)家族史可显著增加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癌和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2.89(95%CI=2.23~3.73)和1.68(95%CI=I.28~2.23)。ESCC组和GCA组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和10.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6.5%)(P值分别〈0.05和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ESCC、GCA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经性别、年龄、吸烟、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70(95%CI=0.50~0.98)0.55(95%CI=0.38~0.81)。分层分析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非吸烟个体ESCC和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家族史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33~0.90),0.56(95%CI=0.33~0.95)。另外,虽然C/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UGIC家族史阳性和阴性个体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分别为0.46(95%CI=0.24~0.90)和0.62(95%CI=0.38~0.99)],该基因型仅可降低UGIC家族史阳性个体ESCC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为0.51,95%CI=0.29-0.89)。结论:SHMT1 C/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中国河北省高发区ESCC、GC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2.
随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经济文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广泛应用化妆品,以期达到清洁、护肤和美容之目的。当前,化妆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化妆品工业随之进一步得到迅速发展,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与日俱增。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有些化妆品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应引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为此,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我们对10种常用化妆品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检测致突变物常规方法—Ames试验和sos反应原噬菌体诱导法联合筛选其致突变性,以探讨其对人体健康是否存在有潜在性危害。  相似文献   
23.
Cao YY  Ge H  Chen LQ  Chen ZF  Wen DG  Li Y  Zhang JH 《癌症》2007,26(10):1052-1057
背景与目的:p53结合蛋白1(53BP1)可通过增强p53的转录活性,而在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53BP1的启动子区-885 bp处存在着T到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本实验探讨53BP1T885G基因多态性以及p53 Arg72Pro的多态性与中国河北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rimer-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IRA-PCR)方法.分析624例患者(其中ESCC 349例,GCA 275例)和635例健康对照者的53BP1 T885G和p53 Arg72Pro的基因型.结果:53BP1 T885G基因型分布在总体ESCC、GEA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UGIC)家族史分层分析显示,T885G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rg/Arg基因型相比,携带p53 Arg72Pro Pro/Pro基因型可降低总体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和UGIC家族史多因素校正后的OR值为0.79(95% CI=0.64~0.98);分层分析显示Pro/Pro基因型主要降低非吸烟组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值为0.72(95% CI=0.54~0.97).未发现p53Arg72Pro 对ESCC发病风险的影响.53BP1 T885G和p53 Arg72Pro 联合分析显示,在携带Pro等位基因(Arg/Pro Pro/Pro基因型)者中,同时携带T885G的G/G基因型可降低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值为0.74(95%CI=0.57~0.95).结论:53BP1 T885G位点可能与中国河北高发区ESCC、GCA的遗传易感性无关,p53 Arg72Pro的Pro/Pro 基因型可降低高发区GCA的发病风险.同时携带Pro等位基因(Arg/Pro Pro/Pro基因型)和53BP1 T885G的G/G基因型可降低高发区GC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4.
E-钙粘蛋白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贲门癌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Zhang XF  Wang YM  Wang R  Wei LZ  Li Y  Guo W  Wang N  Zhang JH 《癌症》2005,24(5):513-519
背景与目的:E-钙粘蛋白(E-cadherin,CDH1)是钙粘蛋白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与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该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的多态性位点可通过改变转录活性而影响该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基因启动子区C-160A和G-347GA单核苷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 orphism,SNP)与中国北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 ous cellcarcinom a,ESCC)、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adenocarcinom a,GCA)易感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fragm entlength polym orphism,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333名ESCC患者、239名GCA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的CDH1C-160A及G-347GA SNP的基因型。结果:CDH1C-160A及G-347GA SNP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分布在总体ESCC患者、GCA患者和健康对照中无显著性差异(P=0.08)。根据吸烟状况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分层分析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分析也未发现CDH1SNPs对ESCC和GCA发病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然而,与G-347GA G/G基因型相比,携带GA等位基因(G/GA GA/G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GCA患病风险,经性别、年龄校正后的OR值为1.45(95%CI=1.03~2.04)。应用EH软件分析显示,CDH1单体型分布在ESCC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5.
Wang R  Zhang JH  Li Y  Wen DG  He M  Wei LZ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89-1092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人食管癌、贲门癌的易感性与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基因第 870位核苷酸A/G(A870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SSCP方法 ,检测了 12 0例食管癌、5 8例贲门癌及 12 2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CyclinD1(A870G)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食管贲门癌组与对照组CyclinD1(A870G)A/G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75 )。非吸烟的肿瘤患者CyclinD1的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而吸烟并携带A/A基因型可使患食管贲门癌的危险性增加 2 5倍 ,其校正比值比为 2 5 7,95 %可信区间为 1 19~ 5 5 7。携带G/G基因可降低食管癌发病的风险 ,其校正比值比为 0 39,95 %可信区间为 0 18~ 0 82。贲门癌患者组携带A/A基因型的频率 (34 4 8% )高于对照组 (2 3 77% ) ,但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2 8,P =0 131)。结论 在中国北方人 ,吸烟并携带CyclinD1(A870G)A/A基因型是患食管贲门癌的危险因素 ,而CyclinD1G/G基因型对食管癌的发病可能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胃癌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多途径、多步骤长期相互作用,胃微环境异常导致细胞发生变异的结果。对胃癌高发区(赞皇县)、低发区(赤城县)人体内、外环境中化学元素进行检测,比较其差异,以期为新世纪胃癌高发现场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磁县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分析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1988-2011年食管癌死亡趋势,探讨趋势成因,为食管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取磁县肿瘤登记处1988-01-01-2011-12-31登记ICD编码为150或C15的死亡数据,计算食管癌死亡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死亡年龄结构,采用Joinpoint软件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年龄别APC和贡献率.结果 1988-2011年食管癌死亡12 813人,男7 953人,女4 860人.男女合计平均年死亡率为112.92/10万,男性为153.86/10万,女性为79.37/10万.24年来食管癌总死亡世标率、男性死亡世标率和女性死亡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APC(95%CI)分别为-2.49%(-3.29%~-1.68%)、-2.18%(-3.08%~-1.27%)和-2.95%(-3.74%~-2.16%).死亡人数自40岁以后明显升高,40~74岁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1.19%.各年龄组对食管癌死亡率下降贡献率显示,40岁以后人群贡献率明显升高,40~74岁组贡献率为97.13%.年龄别APC显示40岁组死亡率下降最快,APC为-10.60%(P<0.05),后随年龄增长,下降速度变慢.结论 磁县24年来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40~74岁人群死亡率下降对整体死亡率下降贡献最大,加强对这一人群的早诊早治内镜筛查,特别是提高筛查依从性有助于磁县食管癌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29.
用原噬菌体诱导法测定14种常用抗肿瘤药物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及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抗肿瘤药物的品种及使用量在日益增加,研究该类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是否产生致癌作用,对选配联合化疗方案,药品的研制和肿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临床疗效及有否临床症状的副作用,对其潜在的遗传毒性研究尚少。原噬菌体诱导法较快速而敏感,假阳性率低,所检出的诱导剂一般也是致癌剂,已正式用于检测环境诱变剂。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方法,筛选更多的阳性对照剂,本研究检测了14种用抗肿瘤药物的诱导能力及其作为阳  相似文献   
30.
河北省磁县位于太行山脉南段河北、河南及山西三省交界处,是我国食管癌重点高发县之一。食管癌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男性为147.74/10万,女性为79.33/10万(1974~1976年)。对食管癌高发区的基本人口进行生命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