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距骨表面3/5为关节软骨覆盖,进入距骨的血管既少且集中,多由距骨颈进入,损伤后血供难以维持。骨折移位后,其主要供血及骨内血管同时受损,其坏死率达70%-100%。距骨坏死后会出现踝关节疼痛、跛行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22.
寰椎(atlas)。在整个脊柱中,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寰椎无椎体,关节和韧带是其主要的连接结构,任何原因所致寰椎及其韧带的损伤都随时可发生脊髓压迫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称“上颈椎危象”。1920年,Jefferson首先描述了寰椎骨折的机制,尔后被称为Jefferson骨折。  相似文献   
23.
总结64例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2周,保持肌力,防止膝关节不能伸直,促进伤口部位肿胀消退,预防血栓,做股四头肌、腘绳肌、髋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等;术后3~4周,加强肌力练习,进行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训练,膝关节活动度要求达到90°~120°,拄双拐下地部分或完全负重行走;术后5~12周,指导患者增加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加轻微体育锻炼;术后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活动,强化肌力和关节稳定训练,开始膝环绕练习、侧向跨跳练习、向前匀速慢跑训练等.术后1 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43.24±1.84)分提高至(89.36±4.72)分,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Krackow缝合法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25例,按采用的手术缝合方法不同分为Krackow法组及Bunnell法组,术中使用抗菌薇乔线缝合跟腱断端,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逐渐功能锻练,随访2组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术后恢复的满意程度.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 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对2组种手术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总优良率为96.2%,Krackow法组优良率100.0%,Bunnell法组优良率92.3%,2组术后早期(4个月)功能恢复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患者术后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Krackow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利于跟腱早期功能恢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25.
刘延芹  杨永辉  张隆  郑爱莉  吕娜  纪惠娟 《临床荟萃》2010,25(23):2025-2028,2032
目的 系统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修补术患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后单个核细胞的各免疫表型的比例和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NORs)嗜银蛋白(AgNORs)变化规律,为临床防治ECC后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提供检验依据.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与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应用膜式氧合器,于ECC下行ASD的患儿36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停ECC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及术后第7天(T4)共5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4+、CD19+、CD16+CD56+细胞百分率;采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AgNORs染色并在全自动数码显微镜下测定其直径,计算出每个细胞核中AgNORs的个数.结果 CD3+细胞T0时(58.13±4.36)%与T1及T2、T3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T2降到最低值(44.56±4.85)%,T3时回升,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34.65±2.23)%比较,CD3+CD4+在T1时降低(P<0.05),T2、T3均显著降低(P<0.01),T2降到最低值(25.45±3.66)%,T3时回升,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与T0(20.53±1.32)%比较,CD4+CD8+在T1及T2、T3时差异均元统计学意义(P>0.05);与T0(1.69±0.04)比较,CD4+/CD8+在T2时显著降低至1.41±0.35(P<0.01),T3到T4时恢复到T0水平(P>0.05);与T0(16.29±1.25)%比较,CD19+在T1时下降至(13.92±1.96)%(P<0.05),T2到T3时恢复到T0水平(P>0.05);与T0(9.59±0.68)%比较,CD14+在T1时显著下降至(8.57±1.33)%(P<0.01),T2到T3时恢复到T0水平,T4时增高至(10.65±1.12)%(P<0.05);与T0(11.51±0.82)%比较,CD16+CD56+在T1、T2时均显著升高(P<0.01),T2时升到(12.86±2.64)%,T3到T4时恢复到T0水平(P>0.05);AgNORs形态类型为单一型,大都呈规则的圆形,ECC前后形态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SD患儿ECC后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调节功能失调,增加了术后患儿的易感性,应积极采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方法并结合临床规范化治疗减少ASD患儿围ECC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27.
张艳勤  吴冉  苏江宁 《河北中医》2011,33(3):436-437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15岁),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如治疗不当,往往造成严重后果。2001-03—2008-09,我们早期诊断并采用中药、手术、持续闭式引流治疗并护理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86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患儿。男57例,女29例;年龄6~15岁,平均10.4岁;发病部位于胫骨32例,股骨27例,肱骨14例,尺桡骨4例,髂骨2例,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及相关因素。 方法T1DM患者40例,检测入组时及2年后足底10个区域的足底压力,记录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经过2年时间,T1DM患者第2、3跖骨头部位的多项足底压力增加,足跟内、外侧的冲量和足跟外侧的压强-时间积分降低。患者第2、3跖骨头及足跟内、外侧的足底压力增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加有关(β=0.366~0.495,P<0.05);第2、3跖骨头部位的足底压力增加与研究期间出现足底胼胝有关(β=0.259~0.448,P<0.05);第2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增加与糖化血红蛋白增加有关(β=0.248~0.320,P<0.05);第3跖骨头最大压力增加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有关(β=-0.327,P=0.026)。 结论随着病程延长,T1DM患者第2、3跖骨头部位足底压力增高。足底压力的变化与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研究期间足底胼胝的出现相关。  相似文献   
30.
护理干预对颈椎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敬珍  张艳芹 《吉林医学》2009,30(8):685-6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颈椎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50例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5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怖计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颈椎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焦虑、恐惧心理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