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平阳霉素化疗对该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2年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88例,分化疗组44例,未化疗组44例。化疗组为术前3天用平阳霉素48毫克。选择28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技术研究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定量表达。结果PTEN在正常粘膜组FI值为1.0±0.03,平阳霉素化疗组FI值为0.8±0.06,未化疗组FI值为0.68±0.03。各组之间FI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平阳霉素化疗使其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OSCC患者的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pindly、Bub3 mRNA的表达水平;对OSCC细胞株进行培养,siRNA转染干扰Spindly、Bub3基因表达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ndly和Bub3 mRNA在人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Spindly和Bub3 mRNA表达量与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indly、Bub3、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且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Spindly、Bub3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的Spindly表达水平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的Bub3表达水平也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72、96 h的增殖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Spindly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Spindly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siRNA-Bub3组细胞在24、48 h的迁移能力低于Bub3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indly和Bub3在口腔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分期相关;特异性抑制Spindly和Bub3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望作为治疗口腔鳞癌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AKR1C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功能.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筛选OSCC相关芯片数据集,利用R语言筛选出芯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及DEGs相关性图,分析DEGs AKR1C3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AKR1C3蛋白在OSCC中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出411个DEGs,其中显著上、下调的DEGs分别有20个;DEGs主要参与T细胞活化、淋巴细胞活化等过程,并富集于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PPI显示:AKR1C3与AKR1C1、AKR1B10、AKR1B1等关系最为密切,DEGs相关性分析显示:AKR1C3与ALDH3A1、UGT1Ab等关系最为密切;AKR1C3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更短(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提示:AKR1C3蛋白在OSCC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结论:AKR1C3可作为潜在分子标志物用于OSCC的早期诊断、治疗靶点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4.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报告患者沈某,女,48岁,因左下颌骨肿物发现6年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口腔颌面外科情况:左面下部微隆起,皮色正常;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左侧磨牙后区及下颌升支可触及骨性隆起,界不清,不活动,光滑,局部有乒乓球样感,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左下牙无松动及叩痛,颌下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全景片示:自左下第一前磨牙远中根尖至乙状切迹下1.0cm处可见蜂窝状多囊性影像,局部边缘半月形有切迹,内含一牙齿。三维CT示:左下颌骨体部及升支可见多囊性占位,部分骨质破坏。1.2 术前准备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根据三维CT的数据…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初诊的30例口腔鳞癌患者,按临床分期分为A、B两组,A组为Ⅰ、Ⅱ期患者,B组为Ⅲ、Ⅳ期患者,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集三组受试对象晨起空腹外周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情况;取试验组及对照组手术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比例在三组中分别为(2.80±0.90)%(A组)、(5.09±1.72)%(B组)、(0.57±0.15)%(C组) ,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B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 CD80+HLA-DR+及CD86+HLADR+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于C组;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所占比例与CD80+CD86+、CD80+HLA-DR+和CD86+HLA-DR+表达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430、-0.461,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oxp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肿瘤间质,其中Foxp3+调节性T细胞在高分化和中分化口腔鳞癌中少,在低分化口腔鳞癌中多,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胞,有助于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病变进展情况和肿瘤预后进行评估,为临床生物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EZH2、PCNA在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前病变藓化饮治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用于建立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前病变模型,其中30只为藓化饮治疗组;10只为癌前病变对照组;10只为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治疗8周时,各组同步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光镜下观察EZH2、PC-NA在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前病变藓化饮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前病变对照组EZH2、PCNA高表达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藓化饮治疗组EZH2、PCNA高表达率与癌前病变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藓化饮治疗组EZH2、PCNA高表达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EZH2、PCNA高表达率与藓化饮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藓化饮对金黄地鼠颊黏膜癌前病变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8.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差异基因筛选及其通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口腔扁平苔藓(OLP)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通路分析。方法分别从15例患者OLP组织和5例健康者口腔黏膜组织中提取总RNA,随后用反转录的方法将两种组织的mRNA分别进行荧光标记,与含有32050个基因的人类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探针长度为60mer,杂交信号用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用芯片图像分析软件(GenepixProV6.0和Genesring)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杂交筛选并与正常组织比较,从32050个基因中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14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5个,下调表达基因117个。有差异表达的通路8个。与OLP密切相关的通路有参与感染类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传导通路(epithelial cell signaling in Helicobacterpylori infection)等。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初步筛选出OLP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OLP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个不同基因及多条功能通路表达调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
玉米醇溶蛋白制备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玉米醇溶蛋白具有独特的溶解特性、耐热性、成膜性、抑菌性和抗氧化性,可用于防潮、隔氧、抗紫外线、防静电,已成为医药和生物技术原料的来源.目的: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支架,探讨该支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多孔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断面的形貌结构和孔隙大小,液体置换法测定支架的孔隙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并以不同浓度的玉米醇溶蛋白支架浸提液培养,用MTT法测定浸提液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活力,计算24,48,72 h的相对增值率并计算毒性分级.将第3代细胞悬液以3.5×107L-1的密度接种到支架材料上复合培养.结果与结论:玉米醇溶蛋白支架材料的外观呈一定厚度的高孔隙率海绵体结构.通过控制致孔剂粒子的用量和尺寸可控制支架的孔隙率及孔径,支架孔隙率可达64.1%~78.0%,并具有均匀的互相贯通开放的孔墙结构.玉米醇溶蛋白支架浸提液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支架毒性程度为0~1级,扫描电镜可见人牙周膜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提示,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支架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互相贯通的孔墙结构,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0.
手术治疗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吞咽障碍是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吞咽障碍不但可导致误吸、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社会交往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合并吞咽障碍的问题尚缺乏一个系统的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方案。在前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吞咽障碍的特点及总结颌面肿瘤外科和康复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组织相关专家经共同讨论,从吞咽障碍的筛查、评估和康复治疗管理的实施方案等核心内容方面达成共识,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