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临床营养处方是临床营养治疗策略的直接体现。 但是,我国目前缺乏营养处方的标准化管理及处方的信息化配套 管理,缺乏全程的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估、营养治疗、营养监测及营养随访的管理体系。 为了实现临床营养科工作的信息化 及标准化,有效执行营养治疗方案,改善营养处方干预效果,助力患者临床康复,开发一款便捷高效的营养处方管理系统对临 床营养医师管理处方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在既往的营养诊疗过程中,先进临床营养诊疗支持系统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临床 营养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提高卫生健康便民服务能力、优化就医诊疗环境、增强医院管理能力,做好营养处方的标 准化管理是医院临床营养科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改善措施之一。 本系统自 2020 年 3 月上线,截至 2021 年 6 月,共制订 4474 份营养处方,应用可及性高。 开发营养处方管理系统不仅为临床营养医师制订营养 治疗方案提供动态的数据记录,也可提高临床营养医师的工作效率,更是肠内营养处方应用精准性与安全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促炎性饮食和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为科学饮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截至2019年7月,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筛选出饮食炎症效应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文献。所纳入文献均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来评价膳食的炎症效应。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研究的OR值及95%CI值进行合并,同时根据肿瘤类型和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参与者964 9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高促炎性饮食的个体与最高抗炎性饮食的个体相比较,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增加(OR=1.43,95%CI=1.28~1.60)。按肿瘤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促炎性饮食的结肠癌患病风险增加(OR=1.37,95%CI=1.20~1.57),直肠癌患病风险亦增加(OR=1.33,95%CI=1.11~1.61)。按地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促炎性饮食的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在亚洲(OR=2.17,95%CI=1.77~2.68)、欧洲(OR=1.56,95%CI=1.32~1.85)、北美(OR=1.28,95%CI=1.21 ~1.35)。结论 促炎性饮食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亚洲地区促炎性饮食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的相关性可能高于欧洲和北美洲,这一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3.
陈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别名橘皮。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橙皮苷是陈皮黄酮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化学结构具有双氢黄酮氧苷结构, 颜色为白色针状晶体,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中,其生物活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对橙皮苷的深入研究,其许多药理活性为研究所证实并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科学领域。橙皮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辐射,抗癌,保护心血管系统,改善血糖、脂质代谢,保护神经系统等生物活性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综述了橙皮苷部分生物功效及其活性的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和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填补橙皮苷生物活性空白领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橙皮和橙皮苷,结合其生物活性进行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创新开发药物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4.
肿瘤患者基础代谢率增加,营养代谢出现异常;营养支持前要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和营养状态评估;基于CSPEN、ESPEN和ASPEN的规范,营养支持在支持机体的同时也促进了肿瘤的生长,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现象会产生有害的临床结果。应根据患者营养评估和患者胃肠功能等来选择何种方式的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恶病质患者,给予孕激素刺激食欲。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应该以保证生存质量及缓解症状为目的。在营养支持的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电解质等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25.
合理的膳食营养对于运动员取得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最好的运动竞技能力、最优的比赛成绩以及维护运动员的 良好健康状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队领队等普遍存在营养知识储备不足,对平衡膳食对训练水 平提高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盲目推崇高蛋白膳食,忽略了其他营养素的重要性以及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膳食营养指导的相关 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运动员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甚至是体重、体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导致训练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导 致运动损伤。 运动员数字化营养监控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克服传统营养监控的弱点,提高运动员营养监控的精确性和及 时性,解决运动员普遍存在的膳食和营养不科学的问题,尤其是由于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队管理人员缺乏膳食营养知识引 起的影响训练效果和竞技能力的膳食和营养问题,同时克服采用传统膳食调查方法进行营养监控存在的弱点,极大地提高了 运动队营养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6.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不少患者的营养状况处于不稳定状态,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对被救助者适当的营养干预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是否可以减轻脓毒症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采取完全随机化方法将5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谷氨酰胺组腹腔注射内毒素5 mL/kg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制模成功后,谷氨酰胺组即刻尾静脉注射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0.75 g/kg,模型组和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6 h后终止实验,眼眶取血后处死动物,取血清和肝、肾组织匀浆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肝、肾组织SOD活性、GSH-Px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谷氨酰胺组血清、肝、肾组织SOD活性、GSH-Px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SOD(U/mL):134.78±3.74比124.60±3.49,肝脏SOD (U/mg):56.71±1.35比49.84±0.86,肾脏SOD(U/mg):46.22±1.22比43.22±1.52;血清GSH-Px(U/mL):325.15±21.86比267.04±13.5,肝脏 GSH-Px(U/mg):91.35±1.59比83.40±1.33,肾脏 GSH-Px(U/mg):136.08±0.58比132.97±0.74;血清MDA(μmol/L):9.20±0.32比13.67±1.24,肝脏MDA(nmol/mg):1.85±0.10比4.88±0.17,肾脏MDA(nmol/mg):2.47±0.12比3.52±0.27,均P<0.01〕。结论脓毒症造成氧化应激与氧化损伤,使用谷氨酰胺可以提高抗氧化酶GSH-Px、SOD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代谢产物MDA含量,减少有毒代谢产物,从而起到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或procyanidin,PC)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属于生物类黄酮大家族中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其高效、低毒、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而著称。PC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种子、花和外皮中,也存在于某些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效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人血清精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石英毛细管(70 cm×75μm,有效长度58 cm),分离电压15 kv,检测波长254 nm,高压进样15 s,电泳缓冲溶液比例20 mmol/L pH9.33四硼酸钠:166 mmol/L SDS∶乙腈=10∶10∶3。结果:线性范围为0.03 mmol/L~1.50 mmol/L(r=0.998);以噪声比(S/N)=2时浓度为最低检测限为0.01 mmol/L,精密度为2.4%~4.0%,重复性为2.3%~2.9%,回收率为90.5%~114.2%;检测烧伤患者住院后血中精氨酸含量变化,14 d含量达到高峰。结论:该方法样品预处理简单,分离效果好,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估LYRM4‐AS1在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以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从TCGA数据库收集胶 质瘤患者的RNA‐seq数据与临床资料,研究LYRM4‐AS1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 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LYRM4‐AS1的临床意义,对LYRM4‐AS1潜在的生物学机制进 行探讨。结果 相比于正常组织,LYRM4‐AS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胶质瘤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等级(P< 0.001)、IDH状态(P<0.001)、1p/19q编码缺失(P<0.001)、初始治疗结果(P<0.00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状态(P<0.001)和年龄(P< 0.001)具有相关性。预后分析发现,LYRM4‐AS1 高表达胶质瘤患者具有更短的总生存期(HR=3.99,95%CI=3.01~5.30,P< 0.001), 无进展间隔生存期(HR = 2.68,95%CI=2.13~3.38,P<0.001)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HR=4.00,95%CI=2.98~5.37,P<0.001) 和PFI (HR=2.68,95%CI=2.13~3.3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LYRM4‐AS1为预后独立危险因子。功能富集分析发 现,LYRM4‐AS1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相关。结论 LYRM4‐AS1可能是潜在的诊疗及预后标志物,并且其可能通过炎症与免疫 反应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