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88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早期DN43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浅谈推拿膏摩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膏摩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后在武威出土的汉代医药简牍以及西晋王叔和《脉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清代赵学敏《串雅内外编》、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等历代医著以及推拿专著中均有记载。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再施以推拿手法,借以药物的治疗作用来共同防治疾病的推拿方法,因叠加效应故膏摩疗法甚得临床医生推崇。  相似文献   
73.
糖尿病肾病(DN)属于中医学消渴继发水肿、尿浊等病证的范畴,是消渴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防治其进一步向慢性肾衰转化.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现将中医药研究进展加以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咳喘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机理。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喘法观察咳喘宁对哮喘豚鼠模型的影响;采用浓氨水致咳法观察咳喘宁对致咳小鼠模型的影响;采用酚红排泌试验观察咳喘宁的祛痰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引喘潜伏期和致咳潜伏期明显延长,咳嗽次数明显减少,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引喘潜伏期和致咳潜伏期长于桂龙咳喘宁组,酚红排泌量多于桂龙咳喘宁组(P〉0.05)。结论:咳喘宁具有显著的平喘、止咳、祛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连贞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连贞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及硬度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药物浸膏与基质的比例、基质配比(PEG 4000:PEG 6000)、药液温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稠浸膏-基质(1:4),PEG 4000-PEG 6000(1:1),药液温度控制在75℃,冷凝液为液体石蜡,上层石蜡温度控制在15℃,冷凝管下部用冰水浴冷却,对滴丸进行梯度冷却;滴速为50~60滴/min;冷凝管长度120cm为最佳成型工艺。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成型率高,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6.
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PPAR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消瘀化痰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消瘀化痰饮高、低剂最组.提取肝脏总RNA,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匀浆TC、TG的含量,并做病理切片.结果:模型组大鼠PPARαmRNA的含量明显降低,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明显升高,肝脏呈明显脂肪变性,经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肝脏PPARαmRNA表达明显增强,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消瘀化痰饮能增强NAFLD大鼠肝脏PPARαmRNA的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方法:66例肩周炎患者按性别和病情两个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照组用耳穴直刺法。采用单盲法,以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对入选的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5、30 min疼痛程度的积分记录,然后分别采用质反应序贯试验和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序贯试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时镇痛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刺组在针刺后30 min时的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P<0.05)。配对t检验结果:透刺组与直刺组在针刺后5 min和30 min对肩周炎镇痛效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透刺法对肩周炎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耳针直刺法。  相似文献   
78.
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纤方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1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清纤方和IFNα-2b治疗。观察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和HBeAg、HBV-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肝功能、肝纤四项明显优于照组(P<0.05,P<0.01),HBeAg、HBV-DN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9.
邓国兴  丁芳  倪广林 《河北中医》2007,29(2):103-103
李春香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是河北省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李老师在临床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经验,现将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乳结核范畴,为25~45岁育龄妇女常见病,在我国30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约占30%~50%。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蝉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蝉蜕提取物喷雾作用于哮喘模型大鼠,观察其对大鼠支气管和肺组织形态学及血清中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支气管、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管腔内渗出物减少,基底膜增生减轻,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完整,无明显细胞水肿,充血;血清中TXB2水平降低,而6-Keto-PGF1α水平上调,TXB2/6-Ke-to-PGF1α比值显著性下降。结论:蝉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在于缓解慢性炎症、改变"微观血瘀"状态,进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