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慢性重症肝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院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联合血液灌流对慢性重症肝炎进行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星级护士评选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星级护士的评选,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稳定护理队伍。方法: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试和平时的各项工作能力考核;病人及医生对其满意度等给予评分,每季度评一次,分数越高星级越高。分别为三星、二星和一星,连续4次三星,可评选为四星;连续2次四星,可评选为五星。结果:由于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广大护士你追我赶,自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作积极性空前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差错发生率甚微。结论:行之有效的星级护士评选,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进一步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 肋骨病变X线检查是常规、有效的方法,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漏诊时有发生,本文将我院1996年10月~2002年6月X线检查漏诊后经超声检查确诊的12例肋骨病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例肋骨病变,男9例,女3例;年龄15~58岁,平均33岁;外伤性骨折9例,骨髓瘤伴骨折1例,肺癌骨转移1例,肿瘤原发病灶不明1例。使用麦迪逊5000型B超仪和百胜AU4彩超仪,采用7.5MHz和10MHz线阵探头。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对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西药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8.8%和34.8%,总有效率分别为88.7%和72.0%。结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5.
郏群林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41-41,43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对渗出性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45例有渗出件伤口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特定电磁波照射配合常规创口换药;另一组患者为对照组,只用常规创面换药法,观察两组患者伤口的消肿、结痂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渗出性伤口的消肿结痂、愈合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平均缩短4~5 d.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治愈本病,但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渗出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操作简单方便,伤口愈合快,缩短疗程.并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治疗费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20例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全面精心的护理后19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十分危险,在坚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术后临床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痊愈,对于手术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如今按卫生部的要求护理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1,2].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是一种急救手术,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直接与外界交通,在手术部位要插入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便于病人呼吸,开放性切口异物易落入而致病人发生气管和肺部感染。因此,严格的无菌观念,综合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细致地观察病人的肺部症状和体征,有效湿化和吸痰可降低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病率,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童寅  朱颖新 《吉林医学》2012,33(4):691-69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膀胱灌注综合治疗难治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6例难治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早期即开始加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时间2~2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中复发8例,复发率为50%,死亡1例,死亡率为6.2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膀胱灌注综合治疗难治性膀胱癌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0.
吴良丰  童晓梅 《江西医药》2021,56(10):1777-178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90例ASA分级Ⅰ级在骶管阻滞下行腹股沟疝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K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氯胺酮组(DK组),每组30例.入室后三组患儿均静脉给予氯胺酮1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后行骶管阻滞.PK组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随后以4mg/kg-1·h-1泵注维持;DK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ug/kg负荷剂量,15min泵完,随后以0.25ug/kg-1·h-1泵注维持;K组泵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若术中患儿出现体动反应时则分次静脉追加氯胺酮0.5mg/kg.观察三组患儿入室时(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患儿体动次数、氯胺酮用量、呼吸抑制发生情况、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K组比较,PK组和DK组血压和心率均降低,术中体动次数及氯胺酮用量减少,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PK组升高,DK组降低(P<0.05);与PK组比较,DK组围术期血压、心率更平稳,术中体动次数及氯胺酮用量减少,呼吸抑制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及较好的术后恢复,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