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0篇
  2篇
中国医学   45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冬季严寒,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气温降低,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中医有不少方法,可以在冬天通过适当的养生手段,来抵御外寒,祛除内寒。  相似文献   
32.
鼻饲给药已成为肠内营养常规的一项护理操作,在国外已有临床实践指南,本研究从药物选择、药物制备、给药操作等方面综述国外鼻饲给药临床实践及理论依据,以期为国内鼻饲给药规范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34.
背景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手术治疗.目前有多种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但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我们根据肛周脓肿发病的生理病理机制设计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三间隙引流术,以最大限度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目的探讨三间隙引流术(three-cavity clearance, TCC)在腺源性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7-01/2018-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收治的行肛周脓肿TC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建立队列;对照组选取同期行肛周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的患者,以年龄差距5岁以内、性别相同且脓肿部位相同与实验组进行1:1配对,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瘘形成率及肛门失禁情况.结果每组各32例,共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三间隙引流组的肛瘘形成率为6%,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组(34.0%, P0.01);三间隙引流组与单纯切开引流组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的情况;两组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周脓肿TCC是一种安全的完全肛门括约肌保留的治疗肛周脓肿的术式,能有效降低术后肛瘘形成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门诊长期血液透析病人使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内瘘血栓的影响。[方法]将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2016年278例使用普通肝素抗凝的门诊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将85例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门诊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两组病人均血液透析3年以上,比较两组病人近2年内瘘血栓闭塞发生率,观察两组病人近2年血常规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内瘘血栓性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方面,观察组病人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事件方面,观察组病人脑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穿刺点压迫时间延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血液透析病人,可降低内瘘血栓性闭塞发生率,且安全,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效果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神经外科30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应用"品管圈"活动以控制护理风险,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随意拔管率(2.00%)、皮肤损伤率(2.67%)、护理文书合格率(96.00%)与疾病知识认知率(92.00%)均优于对照组(12.00%,14.00%,78.00%,62.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护理质量,降低病人意外拔管、皮肤损伤、护理文书书写不合格与疾病认知程度较差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尿失禁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除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生物反馈及手术等治疗外,针灸治疗简、便、廉、验,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本案1例患者因子宫脱垂手术后出现尿失禁,住院期间行多种方法治疗未见好转,经采用深刺八髎穴结合灸关元、中极穴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穿刺方向对不同内径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病人200例,随机分成向心穿刺组(内径3mm~5mm组、内径5mm组)及离心穿刺组(内径3mm~5mm组、5mm组)共200例,并记录两组病人的内瘘内径及随访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内瘘并发症,比较两种穿刺方向对不同内径内瘘的穿刺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离心穿刺组内径3mm~5mm组与5mm组比较,穿刺成功率及内瘘闭塞、血管瘤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瘘狭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径5mm组的病人的血管瘤发生率约为内径3mm~5mm组的2倍;向心穿刺组内径3mm~5mm组与5mm组比较,内瘘闭塞、血管狭窄等发生率较高(P0.05),但穿刺成功率和血管瘤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病人内瘘内径选择合适的穿刺方向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假性血管瘤的形成并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临床上病人的内瘘内径3mm~5mm时可选离心方向穿刺,内径5mm时可选向心方向穿刺,以保护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以减少血管狭窄及闭塞的发来延长使用寿命,满足病人持续性血液透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39.
经胃镜诊断胃角部病变1743例分析王一平,吴瑞麟本文就我们医院作胃镜检查9000例中(除外残胃检查病例)发现的胃角部病变1743例(占19.4%)作一分析:一、胃角炎症:1376例,占78.9%,另962例,女414例,年龄17~78岁。其中慢性浅表...  相似文献   
40.
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患者处于严重的病理状态下常常会出现呼吸功能异常,导致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之间的不协调,即人机对抗。2005年2月~2008年5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41例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产生人机对抗。现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