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2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1 毫秒
71.
目的:分析5例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和病理资料,提高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10/2008-02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头痛、头晕可为临床首发症状。影像学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中等或略高密度,周围有水肿。组织形态与结外淋巴瘤相似。免疫组化5例均为B细胞性。结论:完整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术前误诊,明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即HB sA g、抗HB s、HB eA g、抗HB e、抗HB c、S1抗原)其不同表达模式与HBV-DNA定量水平和肝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常规检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六项指标,并对不同表达模式分组检测HBV-DNA水平和肝功能相关酶学指标。结果33例HB sA g、HB eA g、抗HB c阳性者,28例S1抗原阳性;38例HB sA g、抗HB e、抗HB c阳性者有15例S1抗原阳性;40例单纯抗HB e、抗HB c两项高滴度阳性者,有2例HBV-DNA阳性;12例肝功能相关酶学指标异常。结论HB eA g和S1抗原同时存在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单纯抗HB e、抗HB c两项高滴度阳性者具有隐匿性感染。  相似文献   
73.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多潜能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脂肪、软骨、肌肉以及内皮细胞,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目的:建立人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材料:健康新生儿脐带血(来源于无锡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临产室,均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70例,每例40mL;低糖基本必需培养基(Gibco),胎牛血清(Gibco),青链霉素(Gibco),胰蛋白酶(Gibco),FITC标记的小鼠抗人CD29、CD105、CD106(Ancell)单克隆荧光抗体和PE标记的小鼠抗人CD34、CD44、CD45、CD19、HLA-DR(Immunotech)单克隆荧光抗体,Ficoll分离液(Pharmacia)。方法:实验于2005-02/2005-12在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工程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①脐血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健康新生儿脐带血共70例肝素(25u/mL)抗凝,分离单个核细胞,其中60例沉淀细胞用细胞培养液(低糖基本必需培养基 50g/L胎牛血清 10g/L青链霉素)重悬,另10例用高糖基本必需培养基重悬(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细胞长到80%融合时,以1.0×107个/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扩增培养。②胎牛血清包被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率的影响:取生长状态良好、纯化后对数生长期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血清包被组和无血清包被组,分别观察其贴壁率。③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和生长曲线:在相差显微镜(OLYMPUS CK40)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数码成像系统(OLYMPUS DP50)摄像记录。④免疫表型:取扩增第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EPICS-ALTRA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高糖组和低糖组细胞的生长状态。②观察不同时间点胎牛血清包被组与未包被组细胞的贴壁情况并分别计算贴壁率。结果:本实验总共培养和分析了70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样本。由于10例予含高糖的培养基培养的标本均未获得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故未进行统计学分析。①按照本实验所建立的培养体系,约20%的样本成功培养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细胞在培养2周后可达到融合,一般其倍增时间为3~4d,传代后7~8d即可达到融合。②扩增至第5代的间充质干细胞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均一稳定地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抗原标记:CD29,CD44,CD105,但不表达CD34,CD45,CD106,HLA-DR,这与源于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抗原标记相一致。③血清包被组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率显著高于无血清包被组(P<0.01)。结论:脐带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能够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有效来源。高糖可能抑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扩增。  相似文献   
74.
夫西地酸钠与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新药很多,很多新药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在药物说明书中未说明,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因对新药了解不全面或使用不当而出现一些配伍变化和临床反应。我科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夫西地酸钠与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严重创伤患者是外科经常遇到的急症之一.患者病情凶险、变化快,多伴有大出血.有60%~70%的患者处于休克的不同时期,如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创伤后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最大危险性在伤后第1个24h[1],原因是体温降低、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引起的恶性循环,如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和认真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临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重大创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急救技术,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6.
王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53-7053
褥疮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形成局部组织溃疡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治疗褥疮的方法很多,我科在2005~2006年对8例压疮患者应用德莫林喷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对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8.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指该部位组成结构受暴力致伤,导致C1-2间解剖关系的异常,从而丧失正常功能和稳定作用,并导致颈部疼痛、功能障碍,甚至对脊髓神经造成压迫的一组病症.作者近年来收治3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年龄6179岁,ASA分级为Ⅰ79岁,ASA分级为Ⅰ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IL-6、TNF-α浓度小于A组(P<0.05),IL-10浓度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8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它是以进行性的肌肉无力为特点的致死性疾病,多为中老年起病,主要表现为:首发症状为手指运动不灵活和力弱,随后大、小际肌和蚯蚓肌等手部小肌肉萎缩,渐渐向前臂、上臂及肩胛肌发展,四肢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无感觉障碍。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阻止本病进展的有效措施,患者多死亡于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我科于2010年05月2014年05月共收治ALS患者3例,通过良好的身心整体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