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18篇
预防医学   12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35篇
  2篇
中国医学   116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中药组分相似性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郁丹红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847-1850
中药组分是一个复杂的多成分体系,如何表征和评价其多样的性质一直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根据生物药剂学性质的相关规定,制定中药组分相似性评价标准,同时基于向量夹角余弦(cosine)和格鲁布斯(Grubbs)法建立相似性分析的方法,用于评价组分内代表性成分性质的离散程度,最终为中药组分亚组分的分类以及组分性质的整体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黄酮类化合物肠道细菌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发生降解,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研究能为筛选黄酮生物转化相关菌、阐明黄酮体内代谢过程提供依据.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肠道细菌通过结构修饰可以产生高效、高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性良好的化合物,为新药研发、药物剂型选择和药物生产奠定基础.该文归纳总结了肠道细菌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反应类型与影响因素,供生物转化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中药粉体大多表现出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性大、润湿性差等不良物理性质,影响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甚至疗效。准确表征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并改变其不良特性成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该文综述了中药粉体物理性质的评价方法和改性技术,为解决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从而实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和剂型现代化。  相似文献   
994.
研究共聚维酮(PVP-S630)在馨月舒提取液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应用特性及其对粉体学及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在馨月舒提取液中添加PVP-S630进行共喷雾干燥研究,考察PVP-S630不同用量对解决喷雾干燥黏壁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馨月舒共喷雾干燥粉体的粉体学性质和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表明PVP-S630抗黏壁效果显著,共喷雾干燥粉体粒径无明显变化,流动性提高,吸湿性改善,金丝桃苷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PVP-S630在中药喷雾干燥粉体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胆木为黎族民间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作用,以胆木药材开发的中药制剂胆木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对胆木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解析,但是其与疾病防治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未得到明确,而且胆木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依然局限于单一指标成分,并且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很好地保证它们的内在质量。该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构建能够反映胆木注射液作用整体性以及组分结构层次性的“多维结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对药材到制剂成品进行工艺全程动态监控,从而保证胆木注射液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996.
中药制剂产品成分复杂、制剂工艺过程环节众多,实行符合中药制剂产品特征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制剂产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切实保证。丹参滴注液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制剂,但其质量控制局限于成品的单一指标,无法保证丹参滴注液的内在质量。本课题组曾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提出“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的技术体系,从与功效相关物质基础、安全性相关物质基础、滴注液剂型特征以及制剂工艺过程动态多环节、多层次地对丹参滴注液的质量进行控制。该文为中药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化学药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中药也必然存在同样的问题,但是中药是多成分的集合体,其剂型设计必须符合中药的特点才能够改善中药的吸收利用。传统中药剂型以丸、散、膏、丹、汤为主,存在服药量大,疗效差等问题;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在中药新型制剂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却不能使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制剂理论有机融合,中药制剂的开发必然要考虑到中药的特点。该文从中药多组分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元化制剂技术,建立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998.
文章阐述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的积极作用以及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阐述了认识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选取≥50岁30例为高龄腔镜组,<50岁30例为低龄腔镜组,同期≥50岁行开腹手术30例为高龄开腹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天数及术后住院日。结果与低龄腔镜组相比,高龄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发热天数及住院时间较低龄腔镜组显著延长(P均<0.05)。与高龄开腹组相比,高龄腔镜组除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外,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天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或缩短(P均<0.01)。结论对于大多数高龄妇科患者,即使合并内科心肺疾患,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监测和处理,腹腔镜手术仍具有应用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较开腹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蔡雪萍  李振华  华俊磊  鞠建明  吕寒  马丽  李维林 《中草药》2013,44(21):3057-3062
目的 建立枇杷叶有效部位中蔷薇酸、委陵菜酸、马斯里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一测多评HPLC-ELSD测定方法。方法 以熊果酸对照品为内参物,建立其与蔷薇酸、委陵菜酸、马斯里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校正因子计算这5种三萜酸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用外标法测定有效部位中该6种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重复性。结果 15批有效部位中6种三萜酸成分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实现了只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枇杷叶总三萜酸有效部位中6个成分的量,可为中药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