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3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07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3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C型利钠肽(CNP)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急性心肌缺血组(模型组,n=15)和CNP干预组(CNP组,n=15)。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急性心肌缺血模型,CNP组在造模前30min由股静脉泵入CNP。缺血后15min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缺血1h后检测大鼠心室电生理指标,留取组织标本,记录并分析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心脏缺血区和左侧星状神经节环磷酸鸟苷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心室缺血区有效不应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电交替升高,心室颤动阈值降低,心率变异性的低频成分及低频成分与高频成分的比值升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区及左侧星状神经节环磷酸鸟苷水平明显下降。CNP处理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 CNP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少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内径(LAD)、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基础上,随机加用阿司匹林或阿托伐他汀,分为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LAD、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观察阿托伐他汀对LAD及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后FIB、ESR及Hct较治疗前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LAD、CRP、LDL-C、DD、FIB、ESR及Hct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在降低DD、FIB、ESR及Hct方面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阿托伐他汀在降低LAD、CRP及LDL-C方面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在降低DD、FIB、ESR及Hct方面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LAD、CRP水平,改善血栓形成前状态。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天门冬氨酸(NMDA)对心室复极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L组)、NMDA组(N组)、NMDA+NMDA的受体拮抗剂MK-801组(N+M组),分别连续10d腹腔给予生理盐水、NMDA、NMDA+MK-801。记录体表心电图(II导联),并在Langerdorff灌流下行程控电刺激,记录左室前壁基底部(LAB)、前壁心尖部(LAA)、后壁基底部(LPB)和后壁心尖部(LPA)复极过程,测量单向动作电位时程(M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及其离散度,计算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和频率阈值。结果与CTL组比较,N组PR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心率增快;左室20%、复极三角和90%的复极时间(MAPD20、triangulation、MAPD90)延长,ERP/MAPD90较小;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COVMAPD90:(0.153±0.017)vs(0.034±0.003),COVERP:(0.242±0.018)vs(0.078±0.009),P均0.01];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增加(100%vs 16.7%,P均0.01)。而MK-801减弱了NMDA对心室复极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影响。结论慢性注射NMDA将延长心室复极时程,增加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杓型与非杓型变化对外周动脉和肾脏损害的影响. 方法 按照动态血压仪检测结果,共纳入187例老年人,其中ISH非杓型组51例、杓型组70例,平均年龄(72.4±5.6)岁,正常血压对照组66例,平均年龄(71.7±5.3)岁;测定各组踝臂指数(ABI)、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值. 结果非杓型组baPWV为(1869.3±285.6)cm/s,高于杓型组(1703.1±235.2)cm/s(q=4.73,P<0.01),非杓型组ABI为1.0±0.2,低于杓型组1.1±0.2(q=4.74,P<0.01);非杓型组血CystatinC为(1.4±0.5)mg/L,高于杓型组患者的(1.0±0.5)m g/L(q=6.92, P<0.01),杓型与非杓型ISH组血RBP值均高于对照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9,P>0.05).当baPWV>1400 cm/s时,非杓型组和杓型组例数分别为47例和64例,非杓型Cystatin C水平为(1.4±0.5)mg/L,高于杓型组(1.1±0.5)mg/L(q=5.59,P<0.01). 结论 老年人ISH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杓型更易发生外周动脉、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96.
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QOL),又称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等.生活质量的研究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起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当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原来首要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等已被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所代替,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现在要求努力延长人们的健康寿命年[1-2].当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日新月异,生活质量也逐步成为国际上诸多心律失常临床研究的重要指标,现就生活质量评估与心律失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Ghrelin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电重构的作用.方法 将6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15)和心肌梗死组(n=50).假手术组开胸后剪开心包腔,不结扎冠状动脉.心肌梗死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存活7d的大鼠随机分成Ghrelin干预组(n=17)和梗死对照组(n=17).Ghrelin干预组按Ghrelin 100 μg/kg的剂量皮下注射,2次/d.梗死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采用程控刺激进行在体电生理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x43 mRNA表达.结果 与梗死对照组相比,Ghrelin能显著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诱发率(P<0.05),心律失常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梗死心肌内Cx43表达显著降低(P<0.05),Ghrelin干预使梗死周边心肌Cx43及其mRNA水平增加(P<0.05).结论 Ghrelin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的电生理学特性,增加心肌Cx43的表达,防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早已引起医药学界高度关注,尤其是近30年来,有关对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些研究成果业已融入国内外指南/共识之中,对房颤规范化治疗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葱白提取物(FOB)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15)、CHF模型组(CHF,n=15)和CHF+FOB干预组(FOB组,n=15)。CHF模型制备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3 mg· kg-1· d-1,连续注射3周)诱导,后继续喂养6个月成功完成。利用记录在体心脏左心室单相动作电位(MAP)相关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最大上升速率(Maxdv/dt)、动作电位复极化恢复10%、20%、50%、90%(APD10、APD20、APD50、APD90)和短阵快速刺激观察心律失常刺激周长(BCL)、诱发率和持续时间在各组变化。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在用药前后改变。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HF组RMP、APA、Maxdv/dt显著减小, APD10、APD20、APD50和APD90明显延长,并且BCL、诱发率明显增加,持续时间更长(P均<0.01);与CHF组比较, FOB组RMP、APA、Maxdv/dt明显增加,各APD显著缩短,且BCL严重缩短,诱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P均<0.01)。FOB能明显抑制CHF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P<0.01),当钳制电压为+20 mV时,与Control组比较,CHF组ICa-L电流密度由(7.1±0.3) pA/pF增加为(10.9±0.5)pA/pF (P<0.01);当加入FOB作用CHF组心室肌细胞后,ICa-L减小为(6.4±0.2) pA/pF (P<0.01)。FOB能使CHF组ICa-L的I-V曲线明显上调,超过Control组。结论 FOB能显著改善CHF心室肌电生理易损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起到抗CHF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FOB抑制CHF心室肌细胞ICa-L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索颈动脉窦电刺激(carotid baroreceptor stimulation, CBS)对慢性缺氧(chronic hypoxia, CH)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大鼠右心室(right ventricular, RV)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Con-Sham组、Con-CBS组、CH-Sham组和CH-CBS组。4组大鼠手术植入CBS,术后1周Con-Sham组和Con-CBS组置于屏障环境(21%±1% O2),CH-Sham组和CH-CBS组置于缺氧箱中(10%±1% O2),Con-CBS组和CH-CBS组开启CBS,Con-Sham组和CH-Sham组不开启CBS。6周后取RV组织,DHE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RT-PCR检测MMP2、MMP、MYH6,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超声仪器测量RV舒张末期厚度(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thickness,RVEDT)和RV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结果 大鼠在10%±1% O2环境6周可成功建立PH模型。与Con-Sham组比较,CH-Sham组RV中ROS表达量明显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β-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7,MYH7)表达量明显升高,TUNE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RVEDT明显增加,RVFAC明显减少;与CH-Sham组比较,CH-CBS组RV中ROS表达量明显降低,MMP2、MMP9、MYH7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TUNEL染色阳性细胞比率降低,Bcl-2蛋白含量升高,RVEDT减少,RVFAC增加。结论 CBS可以改善CH诱导的PH大鼠RV重塑和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