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7篇
  3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39例从2004年1月到2009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72)和对照组(n=67),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显效率,呼吸频率,SpO2,PaO2,PaCO2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应用于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各有其实用范围,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运用数字化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建立正常小鼠的可视化虚拟三维舌组织模型.方法 将小鼠舌组织标本行连续切片,用数码相机获取切片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重建后可视化应用.结果 重建的正常小鼠舌组织数字化模型具有良好的展示特性并可进行简单的可视化应用.结论 运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应用技术在中医舌诊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43例原发性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予以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0.5—0.8mg/h,对照组21例,予以口服尼莫地平片60mg/d,分3次口服;21d为1个疗程。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两组CVS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速度明显减慢[分别为(98.56±17.25)、(75.89±12.58)、(51.21±3.02)cm/s],与治疗前[分别为(128.26±21.32)、(99.23±19.79)、(54.57±3.48)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MCA、ACA在治疗后第14天[(103.83±16.01)、(84.14±14.21)cm/s],PCA在治疗后第21天[(52.78±2.84)cm/s]收缩峰速度明显减慢,与治疗前[分别为(126.98±21.44)、(98.54±18.79)、(54.66±3.26)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MCA、ACA、PCA收缩峰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治疗SAH后继发CVS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尼莫地平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43例原发性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予以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0.5~0.8 mg/h,对照组21例,予以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d,分3次口服;21 d为1个疗程.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两组CVS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速度明显减慢[分别为(98.56±17.25)、(75.89±12.58)、(51.21±3.02)cm/s],与治疗前[分别为(128.26±21.32)、(99.23±19.79)、(54.57±3.48)o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MCA、ACA在治疗后第14天[(103.83±16.01)、(84.14±14.21)em/s],PCA在治疗后第21天[(52.78±2.84)cm/s]收缩峰速度明显减慢,与治疗前[分别为(126.98±21.44)、(98.54±18.79)、(54.66±3.26)a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MCA、ACA、PCA收缩峰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静脉推注尼莫地平治疗SAH后继发CVS安全有效,且优于口服尼莫地平片.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及从中分级分离获得的4种木脂类化合物(Comp 6、Comp 7、Comp 8、Comp 10)体内外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COC1细胞,细胞计数法检测EVn-50、Comp 6、Comp 7、Comp 8、Comp 10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人卵巢癌COC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评价EVn-50、Comp 6、Comp 7、Comp 8、Comp 10体内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结果:EVn-50、Comp 6、Comp 7、Comp 8、Comp 10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其中,以Comp 8效价最高,其IC50为1.40μg/ml;其次为EVn-50,其IC50为1.56μg/ml;体内实验显示,5mg/kg给药20天时,EVn-50、Comp 6对人卵巢癌COC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7.1%、55.7%;瘤重抑制率分别是61.6%、53.1%,Comp 8无效。结论: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及黄荆子木脂类化合物体内外均能抑制人卵巢癌COC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37.
38.
某院47名护士长高危药物外渗相关态度技能认知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长对高危药物外渗态度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为加强高危药物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采用自制高危药物外渗相关态度技能知识调查问卷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7名护士长进行调查评定,调查内容包括高危药物外渗相关态度、技能和知识3个维度,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描述分析.结果关于高危药物外渗态度、技能、知识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99%、75%、23%;加权后总体平均正确率为70%.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士长问卷总体平均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长在高危药物外渗态度方面掌握较好,在技能和知识方面存在欠缺.作为风险管理者和质量控制者,护士长应同时重视处理高危药物外渗技能和知识方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WST-8法和克隆形成抑制研究No.2和No.4PCNAsiRNA对CaC02细胞的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PI双染测定捅亡百分率。结果 No.2和No.4PCNA siRNA与CaCO2细胞作用,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24±1.01)%和(74.67±3.35)%;克隆形成抑制率均达90%;两种药物转染细胞均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Sub-G1+Go/G1期减少,S+G2/M期增多;siRNA处理组细胞有较多凋亡形态变化;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早期凋亡率持续高于晚期捅亡/坏死率。结论 PCNAsiRNA显著抑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细胞停留于G2/M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与调强放疗(IMRT)对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FMR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筛选所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VMAT与IMRT剂量学比较的文献纳入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 2020年3月。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项研究的 281例纳入Meta分析。与IMRT计划相比,VMAT计划明显提高PTV剂量 (D95%,P<0.001),明显改善PTV剂量均匀性(P<0.001)和适形性(P=0.004)。VMAT计划较IMRT计划有效降低患侧 肺V20Gy (P=0.027)和健侧 肺V10Gy (P=0.003);而患侧肺 Dmean、V5Gy、V10Gy、V30Gy,健侧肺 Dmean、V5Gy,心脏 Dmean、V10Gy、V30Gy两组计划均相近(均 P>0.05)。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心 脏V5Gy (P=0.001),但对心 脏V5Gy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性较差。VMAT计划比IMRT计划明显减少治疗时间(P<0.001)和机器跳数(P<0.00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VMAT比IMRT在靶区剂量覆盖、均匀性和适形性,对患侧肺和健侧肺保护,以及治疗效率方面均更具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