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93篇
内科学   18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1825篇
预防医学   11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27篇
  4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肾癌是肾脏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约占所有肾脏恶性疾病的2%,男性多于女性,传统的放疗、化疗对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肾癌发生过程的分析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使得肾癌的靶向治疗取得较大进步.本文对肾癌的病理学基础、发病机制及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为靶向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1(PGE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0例,年龄32~67岁,体质量指数17~28 kg/m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PGE1组(P组)。麻醉诱导后P组静脉输注PGE120 ng · kg -1· min-1,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体外循环前(T0,基础值)、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体外循环结束后12 h(T3)、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4)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浆TNF‐α水平;于T0和T2时取右心耳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P组T1~T4时血浆 TNF‐α水平下降(P<0.05),T2时心肌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心肌细胞NF‐κB活性下降(P<0.05)。结论 PGE1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NF‐κB活性,减少血浆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3.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神经鞘脂作为一类参与机体结构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的生物活性脂质,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和病变血管中水平异常,某些神经鞘脂分子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文章综述神经鞘脂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寻找新的思路和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4.
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9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阳性的住院患者分为 2组 :1 糠尿病组 ,合并 2型糖尿病者 37例 ;2 对照组 ,不合并 2型糖尿病者5 3例。分析比较 2组的临床情况 (包括血压、血脂、心功能等 )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伴发高血压 (5 7 5 % )及血脂异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糖尿病组以多支病变、复杂病变及左主干支病变发生率高 (P <0 0 1,P <0 0 5 ) ,C型病变比例高 (P <0 0 1)。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血脂紊乱等 ,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 ,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评价产后出血模拟实训在防治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开展产后出血模拟实训后收治的11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2017年未开展演练时收治的72例产后出血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严重产后出血率、难治性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用血量,并比较50例医务人员模拟实训前后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严重产后出血率1.8%、难治性产后出血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1.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535±10.5)ml、用血量(1000±10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750±11.3)、(1800±180.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实训后,50例医务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成绩分别为(77±8.5)、(87±10.7)、(77±3.7)、(85±3.7)、(82±4.2)分,均高于模拟实训前的(65±6.5)、(66±8.4)、(60±1.2)、(70±4.5)、(65±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针对产后出血开展模拟实训,可有效提高科医务人员的产科急重症理论知识、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7.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于7岁以下儿童,约占儿童肢体骨折的30%和肘部骨折的50%~70%;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约占96%~98%、屈曲型约占2%~4%,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1,2]。Gartland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系统:Ⅰ型骨折无移位常采取保守治疗,Ⅱ型和Ⅲ型骨折因创伤严重致治疗棘手。由于儿童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均容易损伤,文献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导致的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达10%~20%[1-3],医源性神经损伤也高达3%~6%[2-4],给临床带来严重挑战。本文就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TOR表达水平的关系,为糖脂代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建立离断迷走神经肝支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另设迷走神经肝支探查的假手术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术后每两周检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肝和骨骼肌组织的糖原含量以及mTOR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术后2周胰岛素水平升高、肝糖原含量增多、血糖水平降低(P<0.05);术后6周,肝、骨骼肌组织mTOR表达增多、肝糖原及骨骼肌糖原含量降低、血糖水平增高、甘油三酯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各项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可导致糖脂代谢以及糖原含量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变化以及肝、骨骼肌mTOR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γδ T细胞杀伤骨肉瘤作用的影响.方法 使用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扩增原发性、复发性和转移性骨肉瘤患者PBMCs来源γδ T细胞,LDH法检测γδ T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γδ T细胞分泌IFN-γ情况,并应用不同的抗体确定γδ T细胞识别、杀伤骨肉瘤细胞的途径.建立裸鼠HOS骨肉瘤移植瘤模型,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唑来膦酸、γδ T细胞及唑来膦酸联合γδ T细胞,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对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骨肉瘤患者PBMCs体外经过唑来膦酸联合IL-2刺激可高度选择性扩增γδ T细胞,并且扩增后的γδ T细胞具有杀伤骨肉瘤细胞的能力.唑来膦酸预处理骨肉瘤细胞后可显著增强γδ T细胞的杀伤活性,γδ T细胞识别、杀伤唑来膦酸预处理骨肉瘤细胞主要通过TCR途径和穿孔素-纤溶酶途径,NKG2D途径和TRAIL途径发挥作用较小.体内实验表明,唑来膦酸联合γδ T细胞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烈而持久,显著优于单独唑来膦酸治疗组和单独γδ T细胞治疗组.结论 唑来膦酸能够促进骨肉瘤患者PBMCs来源γδ T细胞的增殖,并能够增强γδ T细胞的抗骨肉瘤作用.  相似文献   
80.
全裔  杨峻  秦韬  王晓  王秀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3):1978-1980
由本科生助教参与临床生化检验理论授课是桂林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教改课题组在理论教学改革中的一次创新性尝试.通过实践发现,本科生助教参与理论授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临床生化检验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