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肺功能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其临床应用和教学水平亟待改进.本文分析了我国肺功能检查的现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如对肺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认识的不足、检查中质量控制的忽视、教学课本的欠缺、教学手段和检查方法的落后、检查方法选取的疑惑及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等.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编著出版专业教材、开发网络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提出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对不同阶段(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医学继续教育)的人员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专题教学网站访问量已经超过50万人次,培训教学已经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并伴有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不同压力上升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11例AECOPD患者接受NPPV治疗,压力支持水平设置为试验前感觉舒适的水平,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1、0.3和0.5 s(分别称为T1、T2和T3),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①与自主呼吸(SB)相比,NPPV时T1、T2和T3呼吸频率稍增快,但无显著差异;SB时吸气时间(Ti)为(0.97±0.04)s,T2和T3时Ti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08±0.05)s和(1.14±0.06)s(P<0.05);与SB时的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相比,NPPV的VT和VE稍升高,但无显著增高(P>0.05)。②SB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与跨膈压(Pdi)分别为(19.02±1.86)cm H2O.s和(12.21±2.56)cm H2O,3种不同压力上升时间时的患者PTP均明显减少(P<0.01),分别为T1(7.09±1.04)cmH2O.s、T2(10.43±2.04)cmH2O.s和T3(12.94±1.72)cmH2O.s;NPPV时的Pdi也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胞外区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从RSV感染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咽试子分离的病毒培养物中提取病毒RNA,进行逆转录及PCR扩增,克隆到G蛋白胞外区基因DNA序列分析。结果 克隆片段全长690bp,编码一个含有229个氨基酸的多肽。与5个GenBank中不同的RSV分离株(包括A,B亚型)的G蛋白胞外区的氨基酸序列相比,A亚型的RSV毒株氨基酸水平的同源率为95.2%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征,L型钙离子通道的电流强度。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MSCs,以5-氮胞苷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分别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搏动的SD乳鼠心肌细胞(CMs)和同代次的hMSCs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征L型钙离子通道的电流强度。结果:在20个心肌样细胞中,有6个细胞可记录到对硝苯地平敏感的内向钙电流,其最大内向峰值电流(ICa-Peak)在0mV为(112.60±8.26)pA;而hMSCs和乳鼠的CMs的ICa-Peak分别为(96.67±13.50)pA和(263.86±39.01)pA(n=6),将诱导的心肌样细胞与未经诱导的hMSCs的ICa-Peak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MSCs经5-氮胞苷诱导后,其L型钙离子通道的钙电流增加,在电生理特性上具有向CMs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患者鼻腔与下气道的炎症特征,探讨根据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NAR患者117例,同期选取16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经皮肤点刺实验、鼻部和肺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化评分(VAS)、鼻灌洗检测、诱导痰检测、血常规、鼻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指标检查,评价鼻腔及气道炎症特征。根据鼻部及气道炎症特征对NAR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R患者鼻灌洗、诱导痰、血嗜酸性粒细胞EOS、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均<0.01)。鼻灌洗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存在明显相关性(r=0.531,P=0.000),鼻激发与支气管激发等级存在相关性(r=0.190,P=0.040)。117例NAR患者中,鼻EOS增高39例(33.3%),鼻激发反应性增高50例(42.7%),EOS及激发均无异常28例(23.9%)。依上述特征,将NAR分为非特异型(A组)、EOS增高型(B组)和高反应型(C组)3组。结论 NAR患者鼻部以EOS增高及高反应性为主要炎症特征的全身炎症疾病,与下气道各炎症相关指标的增高以及血EOS增高存在明显的一致性。根据鼻部炎症特征提出的NAR分型方法有充分的临床和实验室依据,为NAR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和临床实用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NAR发病机理以及根据NAR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TH1/TH2平衡失调,TH2细胞活化亢进,是变应性哮喘发病的重要基础,BCG可诱导IFN-γ产生和TH1免疫反应,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有关BCG调节变应性哮喘TH1/TH2平衡及在防治哮喘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CD44在肺癌中的表达一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CD44在65例肿瘤组织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并探讨组织学类型要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阳性一率为71.7%(38/53),12例小细胞肺癌中仪2例阳性,CD44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16例鳞癌有7例阳性,17例腺癌有15例阳性,15例腺鳞癌有1例性,5例大细胞癌均阳怀。经卡方检测Fishei精确率法分析,小细胞癌与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之间和鳞癌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颈部膈神经根磁波刺激诱发的颤搐性气管内压[Ptra(t)] 对膈肌功能的评价作用。 方法: 对10例因腹部手术需要全麻患者,在全麻前、全麻中观察磁波刺激膈神经诱发的Ptra(t)、颤搐性口腔压[Pm(t)]和颤搐性跨膈压[Pdi(t)]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Pm(t)测定值不稳定,与Pdi(t)的变化不一致;Ptra(t)的变化与Pdi(t)的变化一致。(2)全麻前、中和复苏后的Pdi(t)分别为:(21.4±5.0)cmH2O、(8.7±3.1) cmH2O和(22.9±7.6)cmH2O,全麻中降低(56.8±20.5)%,明显低于全麻前(P<0.01),而复苏后与全麻前没有统计学差异。(3)Ptra(t)与Pdi(t)呈高度线性关系(r=0.802,P<0.01)。(4)Ptra(t)/Pdi(t)的比值为(1.07±0.18),其变异系数为(CV)(10.67±4.03)%。 结论:Ptra(t)可用于动态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30.
4-羟基壬烯醛在疾病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冉丕鑫 《国际呼吸杂志》2006,26(11):821-824
氧化应激是许多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脂质过氧化产物是引起氧化性损伤的主要原因。4-羟基壬烯醛是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醛基产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质,其通过与组织细胞内的蛋白、核酸、酶类等物质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组织病理损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