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363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705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99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49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曲美布汀200 mg/次、思密达1包/次,均3次/d;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痛泻要方;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联合西药治疗IBS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前路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寰枢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上颈椎不稳83例,男59例,女24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其中齿状突螺钉内固定36例,寰枢椎前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16例,C2,3前路钢板内固定23例,齿状突螺钉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5例,齿状突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2例,寰枢椎经关节螺钉联合C2,3钢板内固定1例。结果: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病例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寰枢椎获得稳定。36例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及5例齿状突联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者,未植骨,齿状突骨性愈合。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病例:1例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齿状突ⅡC型粉碎性骨折并寰枢关节前脱位,齿状突及植骨未骨性愈合,但寰枢关节纤维连接无不稳定表现;1例寰枢椎陈旧性前脱位Ⅰ期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Ⅱ期后路Brooks钢丝内固定后路植骨,寰枢椎骨性融合。其他病例均植骨并获骨性融合。结论:上颈椎不稳患者,根据不同的骨折及不稳类型,选择相应的前路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3.
漱口运动法用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7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指导患者进行颈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漱口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连续1周后评价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和满意度,手术满1个月后评价瘢痕挛缩情况。结果观察组颈部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瘢痕挛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漱口法与颈部运动相结合,护士的全程指导提高了患者早期颈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有效避免瘢痕挛缩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栓塞血管数目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7-2013年经皮血管内PVA颗粒栓塞治疗39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分析栓塞血管(颌内动脉、面动脉)数目与早期复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Mantel-Haenszel x2检验用于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侧颌内动脉(IMA)栓塞8例,双侧IMA栓塞15例,双侧IMA加单侧面动脉栓塞10例,双侧IMA加双侧面动脉栓塞6例.4例早期(<30 d)复发出血,其中2例为单侧IMA栓塞,2例为双侧IMA栓塞.12例轻微并发症中,3例为双侧IMA栓塞,4例为单侧面动脉联合双侧IMA栓塞,5例为双侧面动脉联合双侧IMA栓塞.1例双侧IMA联合双侧面动脉栓塞出现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唇溃疡.栓塞血管的数量与出血复发率负相关(P<0.05),与轻微并发症正相关(P<0.01).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安全有效.颌内动脉联合面动脉栓塞显著降低早期复发出血,但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采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后脱位。取肩关节前侧入路,将头静脉牵向内侧并保护,将胸大肌向内侧牵开,三角肌向外侧牵开显露肱骨近端;切开肩胛下肌,标记其两端。将肩胛下肌近侧牵向内侧,显露骨折,骨膜剥离子橇拨复位肱骨头;若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复位骨折,选用接骨板系统或者空心钉固定骨折。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0.14周。1例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患侧肱骨骨折对位良好,肱骨头向后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约70°,体侧外旋约20°,体侧内旋L_4水平;VAS评分4分,肩关节UCLA评分23分。其他6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均显示关节位置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00°~165°,体侧外旋50°~70°,体侧内旋T_(10)~L_1水平;VAS评分0~2分,平均0.67分;肩关节UCLA评分25~33分,平均29.67分。结论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肱骨头缺损40%且不伴有肱骨近端Neer 4部分骨折的肩关节后脱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普外科有效落实抗生素术前带药医嘱的方法、监督抗生素在手术室按预防性用药时机执行的途径。方法分析术前带药科室与手术室交接及管理失能的原因,健全抗生素术前带药流程管理机制,采取"把控-反馈"方式,规范抗生素从普外科到手术室的用药流程,加强病房与手术室的交接把关,督促手术室巡回护士严格把握术前用药时机。结果抗生素术前带药医嘱落实率对照组为62.4%,观察组为9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机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抗生素用药流程,减少了术前抗生素漏带现象,可保障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7.
王航  黄浩  蔡克银  丁世芳 《海南医学》2016,(11):1721-1726
目的:构建靶向小鼠S1PR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对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依照shRNA设计原则,合成对应的shRNA序列,将其克隆到PHBLV载体中,使用三载体系统进行病毒包装,收集制备成功的病毒,并用荧光显微镜法测定病毒滴度,使用病毒感染EPC后,测定各组细胞中S1PR3蛋白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病毒感染EPC后,测定其对EPC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将shRNA序列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HBLV-U6-RFP,表达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细胞后48 h就可以看到细胞中成功表达红色荧光。收集培养成功病毒感染小鼠EPC,可以不同程度干扰细胞中S1PR3蛋白表达,S1PR3蛋白表达受到抑制后,EPC的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可以有效干扰S1PR3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并初步观察了其对EPC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后续进一步调控S1PR3相关的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96例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①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136例(1组,治疗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均在原胰岛素降糖方案治疗基础上均给予尼群地平30 mg/d,缬沙坦(Valsartan)80~160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观察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组降压疗效;2,6,12周为一疗程.②2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60例(对照组)不给缬沙坦,余治疗同上,观察不给缬沙坦对此类病人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①高血压合并DN治疗组和对照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71/136)和51.7%(60/71);②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缬沙坦治疗2、6、12周降压疗效达标,与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缬沙坦治疗后对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缬沙坦治疗降压效果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两种引产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分析比较有剖宫产史中孕引产2种方法"双球囊+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术(观察组,30例)、米非司酮+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术(对照组,28例)"在引产时间(用药到分娩时间)、阴道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率及软产道损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胎盘、胎膜残留率分别为35.7%、37.0%,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纽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分别为(195±80)mL、(178±57)mL,软产道裂伤率分别为14.2%、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剖宫产史中期妊娠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及在此基础上联合COOK双球囊方法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0.
姚行齐  孙艺  罗燕云  张钊 《安徽医药》2014,(12):2333-2334
目的:分析对比同期双耳与单耳行鼓膜成形术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65例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双耳)30例和观察组B(单耳)35例,观察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在手术有效率和听力增益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在告知患者的前提下,同期行双耳鼓膜成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