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9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脾胃湿热、脾气虚证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86例2008年6月—2009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湿热证67例(湿重于热30例,湿热并重27例,热重于湿10例)、脾气虚证19例,另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健康教职工和学生志愿者12名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外周血,采用安速幽门螺旋杆菌(Hp)血清快速法检测Hp感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P70、NF-κB表达。结果 脾胃湿热与脾气虚证Hp感染率分别为37.31%和36.84%(P>0.05)。与对照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组淋巴细胞HSP70表达降低,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组及脾气虚证组NF-κB表达升高(P<0.05)。脾胃湿热、脾气虚证Hp阳性组NF-κB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脾气虚证Hp阳性组HSP 70表达高于同证型Hp阴性组(P<0.05)。此外, HSP70、NF-κB表达与Hp感染相关系数分别为-0.023和0.027 (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NF-κB在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脾气虚证表达的升高可能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内邪”的致病作用;HSP70在脾气虚证HP阳性表达的升高,及在脾胃湿热证热重于湿表达的降低可能反映了“正气抗邪”、“邪盛正虚”的作用;Hp可能并非引起脾胃湿热证、脾气虚证发生的唯一“外邪”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包括PC-3细胞组、淋巴细胞Jurkat细胞组、PC-3-Jurkat共培养组),参附注射液低、中、高(5,10,20μL·m L~(-1))剂量组。用MTT法检测PC-3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检测PC-3细胞凋亡,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凋亡,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表面CD95表达。结果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作用24 h后,SF中、高剂量组PC-3细胞凋亡增多(P0.05),SF低、中、高剂量组Jurkat细胞凋亡减少,同时SF低、中、高剂量组PC-3细胞表面CD95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 SF对PC-3-Jurkat共培养体系中淋巴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增强PC-3细胞表面CD95表达,SF可能通过此途径阻滞前列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术提取物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多胺介导钾通道激活信号通路指标Rho GTPaes(Rho A、Rac1和Cdc42)表达的影响,对肌球蛋白II(myosinⅡ)分布和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益气健脾中药白术对胃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ho A、Rac1和Cdc4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ho A、Rac1和Cdc4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myosinⅡ蛋白分布和表达。结果白术提取物能提高细胞迁移过程Rho A、Rac1、Cdc42 mRNA和蛋白表达,逆转多胺合成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所致的Rho A、Rac1、Cdc42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提高细胞迁移过程myosinⅡ表达,从而增加细胞骨架应力纤维形成,改善DFMO所致的myosinⅡ蛋白表达和分布的抑制。结论白术提取物促进IEC-6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与其影响多胺介导钾通道激活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β淀粉样蛋白(Aβ_(1-40))致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 BMECs)损伤模型,用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单体成分京尼平苷、人参皂苷Rg1干预,采用CCK-8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检测条件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Western blot法检测h BMECs高度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单体成分京尼平苷、人参皂苷Rg1可显著提高Aβ_(1-40)损伤的h BMECs活性,减少细胞损伤后LDH的漏出和h BMECs RAGE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单体成分京尼平苷、人参皂苷Rg1可提高Aβ_(1-40)损伤的h BMECs的活性,对其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管内皮细胞RAGE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泰丸拆方对睡眠剥夺大鼠模型血脑屏障P糖蛋白(P-gp)及下丘脑促觉醒神经递质orexin A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交泰丸组(2.2g·kg-1·d-1)、黄连组(2g·kg-1·d-1)、地西泮组(0.0005g·kg-1·d-1),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血脑屏障中P糖蛋白(P-g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下丘脑中Orexin A的含量变化。结果交泰丸组血脑屏障P-gp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OrexinA 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交泰丸中的黄连配伍肉桂增效可能是通过抑制血脑屏障中P-gp的表达,促进黄连主要催眠活性成分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促觉醒神经递质Orexin 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颈部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体重及尿D-木糖排泄率变化,通过在体空肠灌流收集并检测葡萄糖吸收量,收集小肠黏膜,检测葡萄糖运载蛋白2(GLUT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尿D-木糖排泄率均降低,同时伴有葡萄糖吸收的下降以及GLUT2蛋白及mRNA表达的降低,通过给予四君子汤治疗,四君子汤组在各指标恢复上均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 四君子汤能够促进利血平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小肠吸收葡萄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小鼠RPS20基因mi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构建小鼠RPS20 miRNA干扰载体,进行载体质粒的提取及鉴定,以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方法 针对小鼠RPS20基因miRNA序列,设计合成阴性对照及4对目标基因oligo,采用载体构建试剂盒进行重组克隆,经过退火、连接及转化后,进行测序及质粒提取鉴定。结果 测序结果提示序列构建完全正确,电泳结果提示质粒大小正确,纯度较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于小鼠RPS20基因的miRNA干扰载体,测序及电泳结果提示,所构建序列可用于后续转染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效应T细胞活化的源头Treg/Th17入手,探讨溃结灵调节Th17和Treg的平衡转化机制,揭示溃结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及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25 g?L-1 TNBS+50 %的乙醇)诱导复制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另取12只SD大鼠设为正常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占总CD4+T细胞百分比及计算Treg/Th17之比。结果 模型组Treg/Th17之比,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溃结灵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Treg/Th17之比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溃结灵对TNBS诱导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CD4+ Foxp3+Treg细胞比例和降低CD4+IL-17A+ Th17细胞比例,进而恢复机体Treg/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术多糖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渗透性的影响,并从其对黏附连接蛋白表达影响的角度, 探讨白术多糖对肠黏膜上皮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3 种实验条件下[正常含钙、含钙+多胺合成抑制剂 (DFMO)、无钙培养],以检测Transwell 小室酚红透过率的方法观察细胞间渗透性;以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 胞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α-catenin 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①正常含钙培养时,白术多糖(25、50、 100 mg·L-1)能降低细胞间渗透性并提高黏附连接蛋白表达(P<0.05 或P<0.01);②含钙+DFMO 负荷时,细胞 间渗透性增加且黏附连接蛋白表达下降(P<0.01);各剂量的白术多糖能逆转DFMO 所致的细胞间渗透性增 加,且对黏附连接蛋白表达下降有拮抗作用(P<0.05 或P<0.01);③无钙培养时,细胞间渗透性增加且黏附 连接蛋白表达下降(P<0.01),各剂量的白术多糖可逆转无钙培养所致的细胞间渗透性增加及E-cadherin 表达 降低(P<0.05 或P<0.01),但对α-catenin 和β-catenin 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白术多糖有增强小肠上皮屏障 的作用,其机制与影响黏附连接蛋白表达有关,研究结果为探讨益气健脾中药白术对胃肠黏膜保护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 对小鼠脂性肝细胞模型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二步灌 流法提取小鼠肝原代细胞;以油酸(OA)和棕榈酸(PA)混合培养基制备脂性肝脏原代细胞模型,并同时以人参 皂苷Rb1 低、中、高剂量(25、50、100 nmol·L-1)进行干预24 h。测定各组细胞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 酯(TG)的含量;采用油红O 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DCFH-DA 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 水平;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 及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脂滴聚集显著;ROS 的荧光强度(氧 化应激反应)显著增强;TC、TG 含量显著升高(P<0.05);PPAR-α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SREBP-1c、 Fas 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1 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脂性肝 细胞内的脂滴聚集,降低ROS 的荧光强度(氧化应激反应),上调PPAR-α 蛋白表达(P<0.05,P<0.01),下 调SREBP-1c、Fas 蛋白表达(P<0.05,P<0.01);人参皂苷Rb1 中、高剂量组TG 含量显著降低(P<0.01)。 结论人参皂苷Rb1 可一定程度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反应,其作用机 制可能与调控PPAR-α、SREBP-1c、Fas 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