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系统总结了陈达灿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及病案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用药对陈教授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辅以验案加以佐证。陈教授认为岭南地区银屑病的发病以热(血热、或兼风热)、瘀(血瘀)为主,常兼湿邪为患。临床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脾虚湿蕴证,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健脾祛湿化瘀,并且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用药特点,常配伍解毒药物使用,在临床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广东籍汉人HLA-DQA DQB基因与SLE的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SLE患者遗传易感性与HLA DQ基因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以广东籍健康者及SLE患者全血为研究标本 ,DNA的提取用快速盐析法 ,HLA DQ基因分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SSP)法。结果 SLE患者组中DQA1 0 10 1等位基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RR =3 .12 ,Pc =0 .0 3 6) ,DQA1 0 3 0 2等位基因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正常组(RR =0 .0 9,Pc =0 .0 45 ) ;SLE患者组中DQB1 0 3 0 1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 ,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广东籍汉族SLE与HLA DQ的相关性方面 ,DQA1 0 10 1起主导作用 ;广东籍汉族SLE患者中 ,疾病的保护性基因在本研究中表现为DQA1 0 3 0 2、DQB1 0 3 0 1。  相似文献   
73.
74.
报告国内首例Morbihan病。患者男,40岁。面部红斑及肿胀3年。皮肤科检查:上面部弥漫性淡红斑和以眼眶为中心的非凹陷性水肿,皮损边界不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和附属器周围组织细胞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阿辛蓝染色阴性。诊断:Morbihan病。  相似文献   
75.
【目的】挖掘并分析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中医组方和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纳入中药处方283首,涉及中药109味。频次≥79次的高频中药共有17味,其中居前8位的药物为土茯苓、甘草、肿节风、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莪术、徐长卿、赤芍。国医大师禤国维治疗银屑病使用性寒、味苦、归肝经的药物最多。高频药物组合有20个,其中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土茯苓,甘草”“土茯苓,肿节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置信度为1.000的关联规则有60个,频次居前3位的关联规则为“石上柏,乌梅-土茯苓”“甘草,莪术-肿节风”“石上柏,北沙参-土茯苓”。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禤国维教授治疗银屑病提倡从血分立法,根据燥、毒、瘀的病因病机,治以养血润燥、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之法,用药以皮肤解毒汤(乌梅、莪术、土茯苓、紫草、紫苏叶、防风、徐长卿、甘草)为核心处方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76.
疣毒净治疗尖锐湿疣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从中医药中寻找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和药物,应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散结、腐蚀赘疣的中药疣净制剂进行多中心随梵对照治疗尖锐湿疣110例,结果疣毒净A组(外用),B组(外用加内服)和西药疣必治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6.1%,89.4%,89.4%,91.6%(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9%,14.7%,42.4%(组间比较P〈0.05),提示死毒净制剂不但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  相似文献   
77.
滋阴清热方治疗对SLE PBMC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增加滋阴清热方治疗对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动态表达的影响.方法 阴虚内热证患者纳入时抽取静脉血,然后维持其激素用量,加用滋阴清热方治疗12周,应用基因芯片获得SLE滋阴清热方治疗前、中、后3次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基因表达数据库,经归一化等数据处理,筛选出表达中至少有一次与正常对照组2倍差异表达的基因,应用自组图分析方法分为25类,通过对25类基因表达模式中基因治疗前中后变化倾向的分析,分为上调、下调两大类.结果 找到差异表达的基因167个,得到5种上调模式和4种下调模式.结论 滋阴清热方可能通过上调治疗前低表达的基因,如TNF,或下调治疗前高表达的基因,如IL2RG,从而使异常表达的基因恢复正常,或下调某些基因的表达而减轻致病因子的表达,如IGKC,从而达到治疗作用.提出基因网络调控平衡可能是中医理论"阴平阳秘"的现代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78.
中药抗病毒胶囊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自身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治疗前后的复发频率、皮损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平均复发频率减少,皮损愈合时间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抗病毒胶囊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9.
借助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选用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为指标,观察了抗病毒胶囊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抗病毒胶囊能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水平,提示抗病毒胶囊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0.
最近阅读了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志伟主任医师编写的《外阴肛周皮肤病中西医特色治疗》一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诊治外阴肛周皮肤病书籍当中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