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分类救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择取接受急诊治疗的急诊患者8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分,并依据患者得分进行分型救治。研究对比患者得分后的去向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经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得分后,0~3分的患者,护士予以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常规护理措施;4~5分的患者,提高观察患者频率,给予必要护理措施;6~7分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紧急处理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送入住专科病房;8分以上者提示患者危险性大,紧急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尽快收入监护病房。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简单易操作,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重性,简单有效的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治疗,提高诊断效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4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366眼)弱视儿童常规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散瞳检影验光配镜,根据弱视性质及年龄制定传统遮盖、视觉刺激训练、精细目力训练、融合立体视觉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采用全国儿童弱视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综合治疗的疗效性.结果:216例366只眼中,痊愈227只眼占...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切口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法的混合痔患者,术后于切口及痔结扎线处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注射深度2 mm,每次约0.5 mL。观察1周内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结果:除2例患者肌注颅痛定外,其余78例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用镇痛药物。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与布比卡因及亚甲蓝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镇痛方法简单,药物便宜、用量小、安全,且镇痛疗效显著,作用时间长,可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郭名南  李烨 《吉林医学》2015,(10):2002-2003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UPJO)合并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46例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介导下,先用超声碎石机联合EMS气压弹道(第三代)清除结石;再行腔内电刀切开术;术后1~3个月留置海马管。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肾盂集合系统分离指数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经皮肾镜治疗UPJO合并肾结石,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肌酐、尿素氮水平,减低肾盂集合系统分离指数,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目的:临床探究曲安奈德辅助治疗急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双盲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5例.常规组在鼓室内穿刺抽液后注入头孢呋辛钠,观察组加用曲安奈德,对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记录比较,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改善率为94.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5.4%,观察组治疗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常规组症状积分小、鼓室压图恢复正常用时短,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中耳炎治疗时,使用曲安奈德辅助治疗,症状改善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5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1-93
目的探讨我院综合措施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5例I类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I类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其中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8.8%降到28.5%、药物选择不当率由78.7%降至43.2%,给药时机不当由29.5%降至10.8%,用药疗程不合理率由44.3%降至27.0%、剂量与用法不合理由24.6%降至5.4%;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无指征用药、用药疗程过长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