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3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33例59侧儿童慢性鼻窦炎Ⅰ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腺样体刮除;21例38侧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取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Ⅰ型:Ⅰ期4例(100.0%)均治愈;Ⅱ期7例(33.3%)治愈,13例(61.9%)好转,1例(4.8%)无效;Ⅲ期2例(25.0%)治愈,3例(37.5%)好转,3例(37,5%)无效。Ⅱ型:Ⅰ期2例(100.0%)均治愈;Ⅱ期5例(38.5%)治愈,7例(53.8%)好转,1例(7.7%)无效;Ⅲ期1例(16.7%)治愈;3例(so.0%)好转;2例(33.3%)无效。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Ⅰ型患者应积极保守治疗,特别是对Ⅰ、Ⅱ期患者,对伴有腺样体肥大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刮除肥大的腺样体;对儿童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手术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检测索他洛尔血药浓度的SPE-HPLC方法.方法:以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处理样品.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5:95:0.2,v/v,磷酸调pH4.0),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27 nm,进样量20μl.结果:索他洛尔在0.04~5.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79X-0.02,r=0.999 8,索他洛尔萃取回收率为91.05%~100.75%,方法回收率为98.55%~101.36%(n=5),日内RSD小于5%,日间RSD小于1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索他洛尔的血药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13.
苏红珍 《中外医疗》2012,31(26):163+165-163,165
目的研究和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措施及护理体会,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择期手术的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2~64岁,平均38岁,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0例术后行常规预防感染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36例除了按对照组实施治疗外,术后诱发各类感染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6例患者术后进行防治措施及护理的感染率分析,共发生各类感染11例,感染率为19.64%;其中对照组20例,发生各类感染8例,感染率为40%;观察组36例,发生各类感染3例,感染率为8.33%;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对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实施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和常规护理,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感染,提高术后肾的存活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低剂量CT扫描及CPR技术在术前评估面神经管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头部外伤伴单侧面瘫患者,采用CARE kV技术进行颞骨HRCT扫描,按就诊先后分4组:A组108例(CARE kV On),管电压120 kVp,B~D组分别为114、105、109例(CARE kV Semi),管电压分别为120 kVp、100 kVp、80 kVp;观察CPR图像面神经管,比较4组患者面神经管骨折发生率、发生部位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4组间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CT值、噪声(SD)、SNR、CNR及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共纳入436例患者,面神经管骨折174例(174/436,39.91%)。A~D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3.52%(47/108)、39.47%(45/114)、37.14%(39/105)、39.45%(43/109);术前HRCT诊断面神经管骨折与手术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膝状窝骨折发生率最高(100/174,57.47%),迷路段最低(5/174,2.87%)。A~D组SD、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除A、B组外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CTDIvol、DLP、ED、有效电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除A、B组外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ARE kV联合CPR术前能够准确评估面神经管骨折情况,并可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对于眼球萎缩的患者安装义眼 ,常规须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植入义眼座后 ,再配戴义眼片。但患者往往都不愿意接受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 ,为此作者对近两年眼球萎缩静止无改变的眼球萎缩者行保留萎缩的眼球直接义眼片安装或行角膜上皮剥脱球结膜包盖术后义眼片安装法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中男性 11例 ,女性 7例 ,平均年龄 31.5 (48~ 4 5 )岁 ,左眼 11例 ,右眼 7例 ;其中农民 7例 ,学生 4例 ,工人 3例 ,个体业主 3例 ,教师 1例 ;致病原因 :眼外伤 15例 ,其中刀、剪锐器伤 5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败血症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临床确诊的586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613株,其中G+菌426株(69.5%),G-菌163株(26.6%),真菌24株(3.9%)。检出较多的为表皮葡萄球菌(24.5%)、金黄色葡萄球菌(23.2%)、大肠埃希菌(8.3%)、棒状杆菌(5.9%)和链球菌(5.7%)。儿科患者中G+菌感染比例为78.7%,高于成人败血症患者(55.7%)。药敏试验显示主要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G+致病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G-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可将此2类抗生素作为败血症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近年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败血症患者以G+菌感染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应依据本地区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并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904株,占分离细菌的18.3%。非发酵菌检出率较高的标本为痰液(27.0%)和伤口分泌物(24.9%)。分离率前4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64.7%)、产碱假单胞菌(8.3%)、鲍曼不动杆菌(7.6%)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1%)。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严重的耐药性,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结论院内非发酵菌感染日趋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并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铁和口服铁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组给予静脉铁(蔗糖铁)100 mg/次,每周2次。口服组给予口服铁(硫酸亚铁)300 mg/天。观察治疗后4周、8周、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的变化,并观察治疗达标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维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较口服组Hb、Hct、SF、TSAT上升速度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达标后EPO维持量减少。结论口服铁治疗贫血效果差,不能达到纠正贫血的理想目标,且不良反应相对多,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补铁方案。  相似文献   
20.
氟比洛芬酯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科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A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FA组于手术缝合皮肤前约20~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对照组注射0.9%NS(0.1 ml/kg).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结果 FA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FA组停止瑞芬太尼后发生急性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够防治停止麻醉后因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 而且不影响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