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何珺  何照范  张勇民  PierreSina 《中草药》2004,35(12):1359-1360
银杏萜内酯主要包括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银杏内酯B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特异性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其专一性高,而银杏内酯A也是一种重要的昆虫拒食素,白果内酯对老年痴呆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疗效。目前,银杏萜内酯对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有效疗效已使他成为药品及保健食品的原料。但目前银杏叶  相似文献   
102.
刘靖 《英国医学杂志》2001,4(4):185-185
取病人大腿部肌肉的细胞注射进他的心肌后 ,能使坏死损伤的心肌复活并改善心功能。由法国巴黎Bichat医院心脏外科PhilippeMenasche教授协调的研究小组开发这种细胞治疗技术已 4年。在首次人体试验时 ,Menasche教授就看到了该疗法作为心脏外科辅助治疗的潜在价值。在局麻下取患者股四头肌的组织 ,把这些处于休止期的成肌细胞定向培养 ,使它们形成有功能的心肌纤维。 2 0 0 0年 6月 ,他们为一名屡发心肌梗死的 72岁老年男性行心脏手术时 ,用培养的细胞在其坏死心肌处及周围进行了多达 3 3点的注射。移植细胞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体外、体内重组减毒大肠杆菌运送真核表达的CD8^+T细胞表位的效应。方法:将携带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与OVACD8^+T细胞表位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重组大肠杆菌13A(pG2F)感染抗原提呈细胞(APC)IX^b和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应用体外抗原提呈试验检测APE对重组菌运送的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同时,重组菌13A(pG2F)以静脉注射方式免疫C57BL/6小鼠,应用ELISPOT法检测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感染试验表明,大肠杆菌13A能向APE中运送真核表达质粒,并且外源GFP基因获得了表达。体外抗原提呈试验结果显示,在感染的早期(2小时),LK^b和BMI)C均可提呈重组菌13A(pG2F)运送的T细胞表位;在感染的晚期(48小时),LK^b细胞对CD8^+T细胞表位的提呈效应增强。在同样的作用条件下,BMI)C对减毒菌运送的抗原表位的提呈效应要强于LK^b细胞。体内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可以有效运送真核表达的CD8^+T细胞表位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结论:重组减毒大肠杆菌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运送真核表达的CD8^+T细胞表位,为基于减毒细菌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分子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阐明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早期感染抗原呈递细胞(APC)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用一定剂量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pY.AG-FP)口服接种BALB/c小鼠。3d后,取腹腔巨噬细胞培养24h,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另以该细菌静脉注射小鼠,于感染后3、6和12h,制备脾脏、肝脏低浮密度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率。结果:巨噬细胞感染X4550(pYAGFP)的百分率,腹腔中约为50%,肝脏和脾脏中约为20%~40%。树突状细胞感染X4550(pYAGF、P)的百分率,脾脏中约为4%~10%,肝脏中约为10%~20%。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高于树突状细胞。结论:感染早期,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体内已被APC所摄取,为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PTEN基因突变和10q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LOH)在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以5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胶质细胞瘤为研究对象,PCR扩增PTEN基因所有9个外显子,其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DNA序列分析检测PTEN基因突变。应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10q微卫星标志物引物,PCR扩增后,其产物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Gene Scan软件分析LOH。结果 2/55例有PTEN基因突变,1例是PTEN的第9外显子的20号T碱基缺失导致终止密码351易位至347,另1例在139位发生C到A的转换,使得Phe变成Leu。23/55(42%)例出现染色体10q的LOH,其中15/55例位于10q^23.3(D10S541),其为PTEN基因位点,12/55例10q微卫星标志物位点完全缺失。结论 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PTEN突变较少见,而10q LOH较频繁,尤其在恶性度高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现明显,提示10q LOH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恶性进展有关,且10q上可能存在其他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B超估计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的准确性及其受羊水减少的影响程度。方法230例体质量<2 000 g的新生儿,分娩前1周内B超估计出生体质量,并进行羊水测定,根据羊水指数分组。对照实际出生体质量,评价B超估计体质量的准确性及其受羊水减少的影响程度。结果估计体质量与实际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P<0.000 1);各组估计体质量与实际出生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估计体质量与实际出生体质量的差值也具有相关性(P<0.000 1)。结论B超能对体质量<2 000 g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在产前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体质量估计,且不受羊水量减少的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板蓝根颗粒被多版《中国药典》收载,其提取液需经水提醇沉而得。检索有关文献,发现板蓝根的水提醇沉工艺对某些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其工艺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回顾中医药传入法国的历史,集中梳理中医药在法国4个历史阶段的概况,从七个方面对法国百年中医药进行了概述:针灸临床、经络研究和临床研究;经典翻译与国际标准;中医教育与考试认证;导引气功的发展;中药研究与中药业;政府合作民间交流;中医药目前状况与合法化前景。通过中药企业的落地生根、2016年以来针灸临床研究的重大变化、在国立医院面向大众开放的中医中心等实例,提示了中医药学同法国主流医学、替代医学进行交流、交融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和而不同获得增值效应;借石攻玉带来倒逼效应;镜面互鉴引起双赢效应。近年来从事中医药教育和实践的民间机构为争取中医立法的行动,则提示了中医药学在法国的全面认可只是时间问题,尽管雄关漫道前程一定光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介绍巴黎ROBERTDEBRE医院的小儿外科应用在膀胱镜下输尿管下端开口处注射聚糖酐/透明质酸共聚物治疗(DEFLUX)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的经验。方法选取从2001~2003年,ROBERTDEBRE医院(巴黎)小儿外科治疗的57个患儿,其中男11例,女46例。平均年龄71个月。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APN)史,有药物治疗史,并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共80侧返流的输尿管,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开口处注射DEFLUX。结果治疗的患儿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被治愈的输尿管共58侧(72.5%),1年内未有尿路感染的45例(78.9%)。Ⅰ度返流治愈率82.5%。Ⅱ度返流治愈率75.9%。Ⅲ度返流治愈率68.7%。Ⅳ度返流治愈率0。结论在膀胱镜下输尿管下端注射DEFLUX来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返流,从而控制因膀胱输尿管返流引起的尿路感染是有效的,且安全和简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CE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hHR2 1sp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分别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UV或γ辐射后不同时间提取细胞总RNA ,通过RT PCR与hHR2 1sp 基因特异引物杂交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放射影像密度扫描检测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单核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结果 在UV 辐射、γ 辐射后早期 (3~ 6h)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和淋巴细胞hHR2 1sp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照射后 6hhHR2 1sp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最多且UV辐射更明显 ,在晚期 (9h)降低。比较人细胞系CEM和淋巴细胞两者hHR2 1sp基因的表达水平 ,γ辐射 (3Gy)后淋巴细胞对hHR2 1sp基因表达高于人细胞系CEM ,且表达增加时间较长 ,达 9h ;而人细胞系CEM受到γ辐射后早期表达增加 ,在 6~ 9h后表达降低。结论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CEM)和人淋巴细胞的DNA修复基因hHR2 1sp基因在一定剂量辐射 (UV、γ辐射 )范围内其表达水平随辐射剂量增加而诱导表达水平增高 ,且对UV辐射更敏感 ;提示hHR2 1sp基因在人细胞系CEM细胞和人单核细胞在照射损伤后表达增加 ,可能是促进单核细胞损伤修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