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88年10月至1995年2月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对188例食管癌切除后病人行颈部吻合,并以机械吻合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操作。吻合无失败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16%(3/188),吻合口狭窄21%(4/188)。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病例。作者认为,颈部机械吻合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吻合可靠,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作者设计并在临床上开展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以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的胃食管返流。 1994年 4月~ 1995年 12月随机抽取 34例作实验研究组 ,同期使用吻合器吻合的 2 7例为对照组 ,术后进行了观察、监测和随访。研究组病例无胃食管返流症状 ,食管镜检查、钡餐造影无明显返流。对照组中 10例病人 ( 37.0 % )伴有烧心、返酸等症状 ,食管镜下、钡餐 X线检查有炎症和明显的胃食管返流。研究组和对照组吻合口近测 p H的标准差依次为 7.0 2 4 9± 0 .9996、4 .6667± 2 .4 573,经 t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作者强调手术方法的改进是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3.
25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较少见且恶性度高,手术治疗效果差.我院在1964年1月~2003年5月手术治疗食管癌4 768例,行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根治术25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胸部肿瘤切除术后,由于开胸及肿瘤切除、吻合手术的损伤较大,常会导致术后并发心房纤颤。国内报道非心脏胸外科手术后并发心血管异常高达47.6%,食道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占50.9%,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心脏并发症占43.7%,其中79.6%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现将我科胸部肿瘤切除术后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05.
我科从 1990 - 0 1~ 1999- 12共施行脾、胰尾联合脏器切除治疗中晚期贲门癌 2 9例 ,占同期贲门癌手术的 1.41% (2 9/2 0 6 0 )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组 2 9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6例。年龄 41~ 6 8岁 ,平均年龄为 5 4.2岁。TNM分期为 期 2 1例 , 期 8例。病理分型为 :粘液腺癌 11例 ,低分化腺癌 8例 ,乳头状腺癌 4例 ,管状腺癌 4例 ,低分化伴粘液腺癌 2例。联合脏器受累的状况为 :脾脏 4例 ,脾加胰体尾 2 5例。消化道的重建方式为 :食管空肠 P字襻 Roux- Y吻合 16例 ,食管袢式空肠 Braun吻合 13例。全组淋巴结转移度为 80 …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探讨放化疗转化治疗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SEER)18肿瘤数据库中筛选2010-2016年接受放化疗或放化疗后手术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298例, 根据放化疗后是否手术将患者分为转化治疗组(放化疗后手术)(83例)和放化疗组(215例)。采用R语言对两组患者行1∶1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G分期、病理类型、N分期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比较匹配前后两组肿瘤特异性生存与总生存(OS)。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组和放化疗组患者匹配前性别、种族、G分期、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患者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匹配后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前, 转化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3个月, 1、2、3、5年OS率分别为68.9%、42.9%、24.7%、19.8%, 1、2、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8.9%、45.0%、28.0%、2...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蜡块进行p16和cyclinD1蛋白的检测。结果 55例ESCC患者中p16蛋白表达率为49.1 %(27/55)。p16蛋白缺失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p16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71.4 %(10/14)。55例ESCC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为74.5 % (41/55),cyclinD1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结论 ESCC患者的p16蛋白表达缺失较常见, p16蛋白的失表达与cyclinD1基因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电针治疗舌血管瘤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针疗法治疗舌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应用ZAY-B型电化学治疗仪和铂金电极针,直视下将套管针插入血管瘤内后导入电极针,以绝缘套管保护正常舌体组织,将电极针连接于电化学治疗仪上进行通电治疗,瘤体固缩变硬后终止治疗,电针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示36例舌血管瘤中疗效达到1级的29例(80.6%),疗效达到Ⅱ级的7例(19.4%),舌功能皆恢复正常,有效率100%。提示电针疗法对舌血管瘤的治疗具有独特优点,其创伤小、恢复快并且操作简单。尤其在治疗巨大舌血管瘤时,即能使血管瘤消失,又能保留舌体功能,易于被患者接受而成为治疗舌血管瘤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1975年7月~1988年6月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在27岁~47岁之间。16例有临床症状,17例术前经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作出诊断,除1例误断食管行对端吻合外均经开胸行肿瘤摘出术。本组病例中无手术死亡,随诊结果所有病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