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Yang WF  Yu JM  Zuo WS  Wang SZ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62-765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0、CD86 mRNA的表达以及与TGF-β1、IL-10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食管癌组织中树突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及食管癌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62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CD80、CD86及TGF-β1、IL-10 mRNA的表达。以1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80、CD86 mRNA的表达分别为0.631±0.212和0.530±0.210,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值分别为0.038和0.0002);Ⅰ、Ⅱ期患者高于Ⅲ、Ⅳ期患者(CD80:P=0.029;CD86:P=0.045);高中分化者高于低分化者(CD80:P=0.046;CD86:P=0.044)。食管癌组织中,TGF-β1、IL-10的mRNA表达分别为1.273±0.086和1.182±0.073,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值均为0.0001),且分别与CD80、CD86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001)。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D80、CD86 mRNA的表达降低与TGF-β1、IL-10 mRNA的高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内TGF-β1、IL-10 mRNA的表达增强是导致CD80、CD86 mRNA表达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引起DC功能缺陷和食管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2.
晚期贲门癌侵及肝或(和)胰、脾、结肠的术式选择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各家意见不一。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9例晚期贲门癌,就其手术切除率,手术死亡率。手术并发症及手术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18F-PET/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哨淋巴结(SLN)和非前哨淋巴结(Non-SLN)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随机选择可手术切除的周围性NSCLC患者60例,患者手术前全部行18F-PET/CT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18F-PET/CT判断淋巴结转移标准为SUV≥2.5,术中肺癌SLN应用亲脂的异舒泛蓝染料法进行识别,将所探测的淋巴结分别切除后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PET/CT和SLN最终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60例NSCLC患者中有37例成功识别出蓝染SLN,SLN检出率61.7%(37/60).成功识别SLN的37例患者中,术前经18F-PET/CT诊断为N0患者共18例,清除SLN 31枚,转移8枚;清除Non-SLN 195枚,转移17枚,SLN的转移度明显高于Non-SLN(20.5% vs8.0%,P<0.05),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7.2%,P>0.05).结论:18F-PET/CT能较准确的诊断SLN转移,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将PET/CT和肺癌前哨淋巴结结合,有助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与手工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手工吻合进行治疗,研究组运用先进的器械吻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吻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还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吻合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胃食管反流、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械吻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身体康复,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5.
右肺中叶畸胎瘤极为罕见,现将我院最近收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25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咯脓痰6年,近10余天加重,于1985年5月10日诊断肺结核入肺内科。 患者于1978年咳嗽、咯痰,在当地医院以肺炎治疗无效,以后改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亦无效。1983年11月因症状复发,在结核病院诊断为肺结核用利福平与一类三联药物治疗,病灶有所好转。入院前10天因发热,咳嗽、咯脓痰,气喘,不能平卧来我院。 既往无其他部位结核史或咯血史,痰中从未有过毛发。  相似文献   
76.
电视胸腔镜诊治胸腔积液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技术对顽固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电视胸腔镜技术对18例胸腔积液病人进行了诊治。结果18例病人均得到了明确诊断及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顽固性胸腔积液病人,电视胸腔镜技术有利于及早确诊并得到及时治疗,从而提高疗效,是一种较好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77.
检测P53蛋白表达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率,其主要体现在有效化疗的患者身上,P53在其中的临床意义未见有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Ⅲ期NSCLC患者中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讨P53蛋白表达与CT检查在判断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相关性。方法51例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为试验组,49例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者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P53蛋白表达。试验组患者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CT检查。结果(1)对照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8.98%,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试验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9.02%,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二者无显著差别(P>0.05)。(2)试验组中P53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阴性者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3)胸部CT检查示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43.14%(22/51),同时CT为有效同时P53蛋白表达为阴性者18例,CT为无效同时P53表达为阳性者2例,P53表达与CT所示有效率具有相关性(r=0.537,P<0.01)。结论(1)检测P53蛋白表达有助于预测Ⅲ期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2)P53蛋白表达与胸部CT检查的化疗有效率相关。  相似文献   
78.
纵隔胃囊肿较罕见,系胚胎期前肠发育异常所致。多发于婴幼儿及儿童,2004年2月我科收治了纵隔胃囊肿1例,经治疗护理,患儿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与相应转移淋巴结中EGFR表达丰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例病理确诊为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腺癌10例,鳞癌6例,腺鳞癌2例,大细胞癌2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表达,并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EGFR阳性率为70.0%(14/20),其中弱阳性2例,中度阳性8例,强阳性4例;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55.0%(11/20),弱阳性3例,中度阳性4例,强阳性4例。原发灶EGFR表达丰度与病理类型有关(P=0.018),其中腺癌EGFR表达丰度与鳞癌表达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转移淋巴结EGFR表达丰度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关,P值均>0.05。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EGFR蛋白表达丰度没有相关性,P=0.081。结论:NSCLC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EGFR阳性表达丰度无相关性,原发灶的EGFR表达丰度与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 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组63例,Ⅲ期试验入组154例,补充临床试验入组59例;其后剔除5例、脱落41例,共有230例纳入符合方案(pre-protocol, PP)数据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患有实体肿瘤。Ⅱ期临床试验和补充临床试验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按是否参加随机交叉对照分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部分和非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部分。将接受rh-TPO用药的试验周期定义为用药周期,未用rh-TPO的周期定义为空白对照周期,试验期间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均维持不变。将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合并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意向性治疗人群(intention-to-treat, ITT)数据集及PP数据集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变化(以ITT集数据为例)。与对照周期相比,rh-TPO治疗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损伤的程度\[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63.02±46.48)×109 vs(49.47±31.41)×109个/L,P=0.002\],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恢复至75×109个/L以上需要的天数: (11.18±9.71) vs (17.8±10.46) d,P=0.000\],大幅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时PLT检测值:(211.21±119.20)×109 vs (138.13±71.54)×109个/L,P=0.000;化疗后PLT最高值:(262.78±162.60)×109 vs (149.36±73.26)×109个/L,P=0.000;末次随访时PLT与基线的差值:(79.64±118.06)×109 vs (-892±102.50)×109个/L,P=0.000\]。rh-TPO还可降低PLT输注患者的比例(12.21% vs 19.85%,P=0.017),减少PLT输注例次(0.22±0.72) vs (0.37±0.90)次,P=0.010)和输注量\[(1.66±6.09) vs (2.77±7.08)U,P=0.009\];补充试验中,PLT输注患者比例减少更为显著(1379% vs 33.93%,P=0.0082)。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患者中仅出现11例次不良反应,多为发热(6例)或寒战(2例)。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h-TPO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的损伤程度,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大幅提高PLT水平,降低患者PLT输注的例次和数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