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克服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低、受年龄影响大等诸多限制,而且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Mitchell[1]首次自脐带华尔通氏胶中成功地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并证实其具有多能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以后,对于脐带来源的MSCs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实验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神经系统、肝脏疾病、心血管系统、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1年11月应用VSD技术治疗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患者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彻底清创,骨折复位固定,修复神经血管肌腱后,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二期行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且外露的骨、肌腱已被覆盖者行游离植皮,对骨、肌腱仍外露的患者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观察创面清洁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VSD创面愈合时间组平均(12.67±4.49)d,局部转移皮瓣8例,中厚皮片植皮26例,1例因清创时残留死腔,反复进行3次清创及VSD更换,伤后4周行植皮覆盖创面,创面愈合时间为43 d.[结论]VSD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3.
患者共389人,男160人,女229人;年龄最小13岁,最大82岁,平均58岁。均为门诊病人。4h以内就诊者345例,4h以上者44例,其中,30例为2d以后来诊,最长的7d来诊。采用本法复位时,一般不需要麻醉,疼痛较重或精神比较紧张的病人,可采用局麻或臂丛麻醉,本组中只有15例使用了麻醉。Colles骨折:患者坐位面向术者,患臂前伸掌心向下,术者双手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骨折牵开后,行背侧折顶、掌侧端提,置腕关节于过屈位。骨折有桡侧移位的,首先纠正桡侧移位。行前臂管型石膏固定,近端达肘关节…  相似文献   
44.
4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护理难度大,因此,实现医疗与护理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对3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不稳定性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自1996年以来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Bastianti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不稳定性骨折38例。结果 术中骨折均解剖复位固定牢固,术后早期置屈膝位功能锻炼,骨折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不稳定性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7.
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2例,结果:随访6-18个月,无1例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外固定钢针拔出或折断,所有病例均完全恢复功能。膝,踝关节功能无受限。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对骨折端干扰少,复位好。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8.
2008年3~5月,我们收治40例脊柱侧弯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路矫形术,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挤压伤综合征是创伤的严重并发症。它包括休克、肌红蛋白尿、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四部分,最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死亡率极高。该院骨科自1998年来收治6例,均为青年男性,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进行标准化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5月入组的72例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双下肢全长CT扫描并三维建模,获取关键角度和截骨数据,制定个体化截骨方案,获得最佳下肢力线和截骨参数,将术前所得数据付诸手术操作中,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周获取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度的偏差度数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数据,计算优良率。结果术后患者的下肢力线接近理想力线,术前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偏差度数为8.1482°±1.5957°,术后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偏差度数为1.0627°±0.6401°,术前术后偏差度数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t=13.6683,P=0.039),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HSS评分较高,由术前的(49.6±6.1)分提高到术后2周的(88.2±4.1)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根据术后HSS评分进行评价,优58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术前三维重建膝关节,测量重要参数并制定术前规划,能够减少手术误差,提高手术精度,有助于正确重建下肢力线、准确定位截骨和植入假体,为实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个体化和标准化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