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在盆底痉挛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明确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及22例排粪造影未见异常者的图像资料,测量静息状态下和力排时的肛直角并计算两组的肛直角差。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2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合并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等其他异常;盆底痉挛综合征组静息时和力排时肛直角及其差分别为(103.2±8.62)°、(92.8±7.38)°、(10.4±7.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7.4±12.7)°、(137.1±10.4)°、(19.7±12.4)°。两组肛直角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动态直肠排粪造影能为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低剂量64排CT在低龄儿童肾脏肿瘤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GE的QA模体模仿低龄小儿体部,分别进行120 kV,50 mA、120 kV,25 mA以及120 kV,10 mA的扫描,记录三次不同扫描序列的CTDIvol及DLP。同时通过模体中线对的显示以及噪声的测量,评价相应的图像质量。结果 以10 mA剂量扫描,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20.1%,图像质量较差,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25mA剂量扫描,CTDIvol为常规剂量的50.2%,图像质量较好,与常规剂量的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25 mA)对低龄儿童肾脏肿瘤进行扫描,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能减少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3.
PET-CT作为一种功能、代谢影像设备,对于肺内单发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及术后的残余与复发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随着新型肿瘤显像剂的开发及检查费用的降低,PET-CT的应用会逐渐普及.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采用VR技术进行后处理,同时辅助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DSA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造影。观察对比两者对瘤体和瘤颈的大小、比率,分叶、分支毗邻的显示情况。 结果经CTA VR发现颅内动脉瘤35例共41个,经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35例共42个。VR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1%。容积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分支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于动脉瘤瘤体/瘤颈比也有准确的显示。 结论CTA VR成像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对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DSA与CTA技术结合将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2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治疗确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7例患者MR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MRI均表现为垂体弥漫性增大,4例垂体柄增粗,6例患者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消失。5例患者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3例患者可见相邻硬脑膜增厚强化,呈脑膜尾征。结论对于垂体弥漫性增大,垂体后叶短T,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临床有尿崩及垂体功能低下时要考虑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诊断,MRI对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孕早期11~13+6周正常胎儿颅后窝结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孕11~13+6周正常胎儿共计238例。分析影响胎儿颅后窝结构显示的母体及胎儿因素;在胎儿正中矢状面上测量颅后窝相关结构参数,将其与头臀长(CRL)进行直线回归分析,计算直线回归方程并绘制散点图;随机抽取30例胎儿,行组内及组间测量一致性检验。结果:238例胎儿中清晰可辨认颈内透明层(IT)者222例(93%)。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母体肥胖13例,胎儿俯卧位10例,子宫后位5例,剖宫产瘢痕3例。胎儿脑干(BS)直径、IT、脑干至枕骨(BSOB)直径均随CRL的增加呈线性增加,BS/BSOB随CRL的增加呈线性递减。BS、IT、BSOB测得的组内相关系数(ICCs)分别为0.621 3、0.696 2、0.936 1;组间ICCs分别为0.581 3、0.812 5、0.960 1。结论:早孕期获得清晰胎儿颅后窝结构声像图,不仅需要对超声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而且需要避免母体及胎儿不利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颅后窝各结构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今后早孕期筛查胎儿畸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意义,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7例。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主要对护理质量评分、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及负性情绪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检查的运动性伪影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环节与检查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心理状态等,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高效、科学、合理、便捷的特征,对冠心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在面肌痉挛(HF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怀疑HFS的患者行3D-FIESTA序列成像并多平面重建,以临床表现为诊断标准,同时检查每一例的每一侧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结果 面神经血管接触分别为真阳性20侧,假阴性3侧,假阳性11侧;真阴性12侧,3D-FIESTA诊断有无H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 3D-FIESTA序列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9.
PET-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用于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PET-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最大与平均SUV值(SUVmax、SUVmean)。结果:根据形态学表现分为3型:①孤立结节型(2例):密度均匀或呈磨玻璃样,SUVmax分别为2.9、5.4,SUVmean分别为2.45、3.5;②多发结节型(4例):表现为两肺散在、多发的结节,以中下肺叶为主,结节大小不一,小结节无放射性聚积,对于直径≥8mm的结节,SUVmax的均值为3.12±1.47,SUVmean的均值为2.79±0.86;③弥漫实变型(3例):为1个或多个肺叶的实变,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或“蜂窝征”,放射性分布不均匀,SUVmax均显著高于2.5。另见假阳性1例。结论:PET-CT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诊断时要密切结合PET与CT图像,二者互相印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