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7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5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骨盆多发性骨折各部位的摄影角度及影像显示的原理及方法,优势与不足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骨髂标本做研究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摄影,并选择了最佳摄影角度及方法,进行了30例患者的摄片,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果:骨盆多发性骨折的各部位最适宜的摄影角度。骨盆入口位,摄影角度向头侧倾斜25°位;骨盆出口位,摄影角度向足侧倾斜25°位;髂骨及闭孔斜位,一侧抬高25°位,影像显示效果较佳,优于有关报导的摄影角度及方法。结论:对外伤性骨盆多发骨折的患者,各部位摄影角度上述所示,此方法可行,完全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32.
围产期儿科颅脑畸形超声诊断的新概念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50021)侯家声,马玉香山东省立医院胡兴华,孙允涛围产期儿科颅脑畸形的彩色双功多普勒(CDD)超声显像(US)诊断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报告有关其近年研究结果。1.技术进展目前新式超声换能器(...  相似文献   
33.
猫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糖代谢的18F-FDG PET/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猫脑出血后血肿周同脑组织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猫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动脉血1.0m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猫右侧基底节处,制作猫脑出血模型,模型组按脑血肿手术形成后的时间分为2、6、12、24、48、72、120h共7组,每组2只;对照组2只,除不注血外,手术操作同模型组。每组动物行MR检查后,从股静脉注入^(18)F—FDG5mCi,40min后行PET/CT检查,并依据PET图像,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放射计数的统计与分析。结果:①PET/CT能较清楚地显示猫脑正常结构及血肿、血肿周围组织的代谢变化;②从PET图像上观察,血肿形成2h,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浓聚程度已发现明显减低,并明显低于镜像侧,术后6h达最低水平,72h开始明显恢复,120h双侧接近一致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模型组血肿周围脑组织^(18)F—FDG放射计数值的分布呈现2-48h低计数,72h计数开始升高,120h时双侧接近并开始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血肿形成后2~48h双侧脑组织糖代谢率明显降低,且患侧明显低于镜像健侧,72h开始恢复,120h接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的多层螺旋CT(MSCT)心肌灌注特点 ,探索M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阻断的显示情况。方法 :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后不同时期分别进行MSCT心肌灌注扫描 ,分析其特点 ,并与病理检查相对照 ;同时做MSCT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阻断的情况。结果 :犬心肌正常灌注量为 ( 69.3±1 3 .9)ml·1 0 0g- 1·min- 1、达峰值时间 ( 1 2 .8± 2 .1 )sec。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MSCT心肌灌注表现为灌注量减低 ,时间密度曲线低平 ,延迟 1 0min扫描局部心肌密度无显著改变。结扎 4h后 ,局部心肌呈明显延迟增强。MS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断。结论 :MS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判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同时显示冠状动脉的阻塞状况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小脑幕切迹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6个颅脑湿标本,采用中线位幕下和小脑上外科手术入路暴露开小脑幕切迹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合10例沿眦耳线获取的颅脑横断层标本和5例成人健康自愿者MR图像,研究了小脑幕切迹区的神经和血管走行以及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幕切迹上份内有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幕切迹的两侧与海马旁回相毗邻。幕切迹中份内有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小脑中央前静脉的属支和基底静脉走行。滑车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走在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下方,大脑后动脉沿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上方后行。该段幕切迹的两侧和海马旁回及钩相毗邻。幕切迹下份内有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其两侧和海马旁回、钩及其深面的杏仁体相毗邻。结论:小脑幕切迹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密切毗邻。在暴露小脑幕切迹的过程中,滑车神经是最易受到损伤的结构。小脑上动脉的小脑中脑段是识别幕切迹中份内滑车神经的理想标志。小脑幕切迹疝时易于挤压大脑后动脉、中脑和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36.
连方  赵斌 《中医杂志》1998,39(2):103-105
探讨透视下经阴输卵管妊娠囊表面注射甲氨喋呤(MTX),配合口服异位汤,静脉用丹参注射液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近期与远期效果及适应症。结果:10例患者8例成功。近期疗效:治疗后8例患者阴道流血时间平均9.7天;恢复排卵时间19.71天;治疗后22天血β-hCG降至正常,同时B超见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1.6cm。远期疗效:8例患者5例未避孕,4例获得宫内妊娠(4/5)。其中2例足月分娩,出生儿智力、发育及健康状况均正常。  相似文献   
37.
DR的特性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DR(Digital Radiography)是九十年代后期问世的数字成像设备。主要有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扫描控制器、影像后处理工作站、激光打印机等部件组成。是直接将X线通过FPD转换为数字影像的X线设备。X线物理研究人员对平板X线探测器进行开发、研究,认识到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屏的薄膜晶体管(TFT)阵列技术同样可应用于组装二维平面上X线探测单元阵列,从而大大加速了使用装置的开发,仅十几年的时间已经有多种类型的FPD成像设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8.
CT多平面重组对镫骨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镫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正常组50例(100耳)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和异常组镫骨异常者102例(137耳)全部行平行枕眶线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的MPR.比较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和镫骨斜位MPR图像整体显示镫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测量镫骨的高度.异常组行听骨链重建术57例(64耳),术中观察镫骨的结构、形态和破坏情况,并与MPR CT图像比较.结果正常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均未能显示镫骨的整体形态,镫骨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测量镫骨高度为(3.3±0.4)mm.异常组102例,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均不能显示镫骨的破坏情况和结构异常,斜位MPR镫骨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的破坏情况和结构异常.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69例(90耳);先天性镫骨异常33例(47耳),其中砧骨镫骨分离5例(7耳),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9例(13耳),镫骨足弓不完整,1侧足弓缺如3例(4耳),镫骨底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16例(23耳).与术中所见对照,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结构、形态异常的符合率为95.3%.结论镫骨异常患者CT检查行冠状位和镫骨斜位MPR,对于显示镫骨足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评价镫骨的破坏情况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9.
目的:应用DR图像切割技术,探讨降低患者吸收剂量、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影像质量的途径。方法:选用不同大小的FPD照射野进行曝光,对诊断区外的影像切割后进行存储,在患者剂量、存储空间、影像质量等方面比较其与最大射野时的差异。结果:FPD受照面积分别为8×10英寸、10×12英寸、14×17英寸时,对应的与射野等大的存储文件大小分别为3.96MB、8.58MB、15MB,切割后存储文件最小分别可达2.1MB、5.2MB、7.5MB;与板等大照射野吸收剂量分别是2.16 dGy、10.61 dGy、2.78 dGy,与诊断区等大照射野吸收剂量分别为1.64 dGy、6.71 dGy、1.61 dGy。结论:在应用DR进行摄影时,缩小照射野至诊断区大小,并对图像进行切割,可以降低患者吸收剂量,节省存储空间,并提高影像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 MRI 快速序列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无泌尿系症状健康对照者、1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及36例前列腺增生行 MR 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相对信号强度值,并绘制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与增生三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正常周围带轻度强化,并缓慢上升至晚期达峰值;36例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13例前列腺癌中9例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例 T_2WI 像上弥漫性病灶呈现中晚期强化。结论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强化方式明显不同,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