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在内所产生的污染物每天都不断地排放到大气中,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的暴露与居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耳鼻咽喉作为上呼吸道的门户首当其冲,本文就大气污染物中颗粒污染物及气态污染物对咽喉部疾病及相关症状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初步总结与综述。  相似文献   
52.
正Dandy-Walker综合征(Dandy-Walker syndrome,DWS)又称Dandy-Walker畸形(Dandy-Walker malformation,DWM)、Dandy-Walker囊肿、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后颅窝脑积水综合征,解剖学的异常表现为小脑蚓部的发育不全和向上转位及第四脑室的囊性扩张,临床多表现为智能低下及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合并脑积水,是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DWS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和神经管畸Joubert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诊断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变,术后应用吲哚美辛辅助治疗。结果 15例均手术切除病变颅骨,咬除病变组织直到正常骨缘,侵蚀到硬脑膜者则剪去病变脑膜,术后辅以吲哚美辛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吲哚美辛辅助治疗能加速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痊愈进程,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求超声在孕中期筛查胎儿染色体病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产前筛查的孕18~24周的孕妇应用超声指标进行孕中期筛查,发现胎儿结构畸形则建议其行产前诊断,对发现2项以上软指标异常的孕妇也建议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接受筛查的11065例孕妇中,异常206例,检出率为1.86%,其中187例接受产前诊断,发现染色体病者16例,继续妊娠至分娩者染色体异常1例,共17例,异常率为9.09%。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病胎儿出生,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检查。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4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72 h)和晚期手术(>72 h)。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术后6个月,110例(73.8%)预后良好;39例(26.2%)预后不良,其中死亡12例。本文149例中,早期手术96例,晚期手术53例。早期手术预后良好率(82.3%,79/96)明显高于晚期手术(55.4%,31/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手术是颅内破裂动脉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6.
异甘草素(ISL)为一类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ISL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都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关于ISL抗胶质瘤的研究较为深入。该文就ISL抗胶质瘤研究的相关作用机制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52例,年龄43~75(59.9±8.8)岁。责任节段分布:单节段L2-L3 8例,L3-L4 12例,L4-L5 30例;双节段中L2-L4 10例,L3-L5 22例;3节段L2-L5 8例,共138个手术节段。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SF-36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术后3 d拍摄腰椎X线片和腰椎MRI,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变化;术后半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定期随访拍摄腰椎X线片及MRI检查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3(20.2±6.6)个月。手术时间(103.3±35.9) min,术中出血量(70.4±17.8) ml;腰痛和腿痛VAS和ODI分别由术前的(6.2±1.1)分、(6.1±0.9)分和(59.9±4.2)%下降至术后半年时的(2.7±0.5)分、(2.5±0.5)分和(31.3±8.8)%,SF-36量表由术前的(37.2±3.1)分增加到术后半年时的(54.9±6.1)分(P<0.05);术后3 d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3例融合欠佳,发生在单节段1例,多节段2例,余87例融合良好。总融合率96.7%(87/90),单节段融合率为98.0%(49/50),多节段融合率为95.0%(38/40)。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8%(16/90),其中一过性髂腰肌无力5例(5.6%),终板骨折2例(2.2%),腹膜损伤1例(1.1%),术后血肿1例(1.1%),邻椎病1例(1.1%),融合器沉降6例(6.7%)。3例患者术后随访复发神经根性疼痛,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无融合器移位、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优势,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该术式应用于多节段时同样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建立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探讨回药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细胞凋亡等相关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扎里奴思方高、中、低剂量组(29.2,14.6,7.3 g·kg-1);正常组、假手术组各10只,其余各组根据时间点分为3,7 d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及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制备气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于4周证候模型完成,给予大鼠ig给药4 d(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复制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精神状况、体重、进食、舌质变化及排便情况;心脏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脑组织皮质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通过宏观表征的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出现明显的气虚血瘀证候,说明证候模型复制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出现明显的偏瘫样症状,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P0.0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及红细胞聚集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大鼠神经细胞凋亡较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里奴思方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宏观表征,降低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性,并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尤以扎里奴思方高剂量7 d组作用显著(P0.05,P0.01)。结论:扎里奴思方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不同肾脏深度计算公式对中国人的适用性,为肾脏深度计算公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进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显像仪测量的肾脏深度为标准,比较六种肾脏深度计算公式(李氏方程、李乾公式、Inoue公式、Taylor、Xue JJ公式及Tonnesen公式)与CT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平均差异以及不同公式的1 cm误差率。结果 6种计算公式的估算值与CT测量值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李氏方程与CT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优于其他5种公式(相关系数为左肾r=0.737、右肾r=0.750)。李氏方程所得肾脏深度与CT测量值最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肾平均偏差0.03 cm,右肾平均偏差-0.08 cm,均P0.05)。Tonnesen公式的1 cm误差率最大,分别为左肾54.70%、右肾57.69%,其他5种公式的1 cm误差率行χ~2检验,并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方程计算的左、右肾脏深度与CT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差范围较小,优于其他5种公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