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胶原膜及同种异体骨引导兔桡骨再生的特点及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利用兔桡骨引导性骨再生模型,观察与分析骨再生特点,探讨其机制。方法 实验用24只大耳白兔,制成双侧10mm桡骨缺损,实验组放置胶原膜,移植同种异体骨;对照组仅移植同种异体骨。结果 实验组结缔组织被阻挡于缺损区外,成熟骨膜及髓腔形成,小动脉及神经纤维明显增生,缺损完全修复;对照组缺损被结缔组织占据,缺损修复较实验组延缓。结论 胶原膜具有引导骨组织再生,防止骨不连作用,膜内成骨及软骨内成骨均参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股骨干可膨胀髓内钉取出困难的原因及经验.[方法]自2009年6月~2012年10月,行股骨干可膨胀髓内钉取出术23例,对取出困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困难取出,1例未取出.[结论]主钉阀门因骨屑堵塞及自身损坏导致主钉无法减压回缩是股骨可膨胀髓内钉取出困难的主要原因,术中需仔细检查主钉阀门情况,轻柔操作以避免再次骨折,不以破坏骨质为代价强行取出.  相似文献   
13.
屈肌腱断裂后的缝合技术主要包括中心缝合和周边缝合。肌腱缝合后的强度除与缝合技术有关外,还与缝线的材料、数量、直径以及线结的牢固程度等有关。本文旨在综述屈肌腱缝合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4.
动力髁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使用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在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2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按Karlsson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锁骨钩钢板设计符合锁骨远端及肩锁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方法]1998年3月~2009年11月共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2例(62髋),根据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结果]根据病例统计,常见的失败原因与手术中正确操作与否有关,其次为骨折、麻醉、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脑出血。共5例,其中术中猝死1例,股骨骨折1例,双下肢不等长1例,假体脱位2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手术中正确操作、术前准备工作,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诱导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T-MSCs)成肌腱细胞,为临床肌腱损伤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源间充质于细胞,经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5,GDF-5)诱导,使其向肌腱细胞分化.应用形态观察和RT-PCR等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上对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SD大鼠腹腔脂肪组织中分离出的AT-MSCs呈散在分布,排列不规则,以星形和多角形细胞为主,能稳定增殖传代.经5、10ng/mL GDF-5诱导8d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RT-PCR结果显示经GDF-5诱导的细胞,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未经诱导的对照组;GDF-5诱导的细胞Bcl-2/Bax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从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得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AT-MSCs,并能在体外稳定传代.经GDF-5诱导后,AT-MSCs有向肌腱细胞分化的倾向.GDF-5在一定时间内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有利于AT-MSCs向肌腱细胞的分化.AT-MSCs有可能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用于肌腱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曾任<中国接骨学>副主编.美国JBJS杂志社授予Distinguish Editor.<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会顾问,编委,特邀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是最符合骨生物学、生物力学的骨折治疗新方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我国在世界医学上处于领先地位自主创新的伟大成就[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