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谷氨酰胺的肠屏障保护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文立 《中国医药》2007,2(5):316-318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合,包括肠黏膜上皮、肠黏液、肠道菌群、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可导致持续的肠源性细菌、内毒素血症,诱导全身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参与远隔器官损伤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4%白蛋白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万汶)注射液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前血浆白蛋白含量正常的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白蛋白组(Ⅰ组)和万汶组(Ⅱ组)。分别于建立肘正中静脉通路前(T0)、开始输注30min(T1)、输注60min(T2)、输注结束后30min(T3)、输注结束后60min(T4)。取静脉血进行胶体渗透压测定,同时测定血浆白蛋白含量。结果血浆胶体渗透压Ⅰ组于T1开始下降(P<0.05),于T2恢复至术前水平,与T1比较有差别(P<0.05)。Ⅱ组于T2时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在T1时有差别(P<0.05),T2时差别明显(P<0.01)。血浆白蛋白含量Ⅰ组在T1时升高明显(P<0.05),Ⅱ组在T2时与T1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与T0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间在T1时有差异(P<0.05),到T2、T3、T4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本研究术中胶体液仅输注4%白蛋白液组短期有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趋势,长时间输注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水平。胶体液仅输注万汶组可提高术中血浆胶体渗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托拉塞米对肾移植术患者的利尿效果.方法 择期行肾移植术患者45例,年龄31~64岁,体重49~76 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呋塞米组(F组,n=23)和托拉塞米组(T组,n=22).F组于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前5 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呋塞米1.6 mg/kg,T组于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前10 min经右颈内静脉注射托拉塞米0.8 mg/kg.于入室后即刻(T0)、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前即刻(T1)、血流恢复后5 min(T2)和1 h(T3)时取桡动脉血3 ml行动脉血气分析;于T0、T3、移植肾动脉血流恢复后2 h(T4)和6 h(T5)时取右颈内静脉血3 ml行生化检测;于T4时行尿常规和生化检测;记录移植肾见尿时间(肾血流恢复至输尿管断端有液体滴出或流出);于T3-5时记录尿量;记录移植肾热缺血和冷缺血的时间.结果 2组不同时点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生化指标、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肾血流开放后移植肾见尿时间、各时点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拉塞米对移植肾的利尿效应强于呋塞米,对酸碱平衡、电解质代谢及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无差别,提示托拉塞米可用于肾移植术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麻醉管理对活体肝移植供体右半肝切除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了2007年5月-2007年11月连续完成的67例成人-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体右半肝切除的麻醉管理。术前对供体全身一般情况和重要脏器功能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测定整个肝脏及右半肝的体积,术前计算切除右半肝的体积和质量。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4mg/kg,舒芬太尼1μg/kg,异丙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静脉间断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持续泵入异丙酚,间断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体温等。所有患者术后带静脉镇痛泵回ICU。结果:手术时间(653±133)min。12例患者术毕拔管返ICU,其余监护室拨管。平均带管时间(8.6±1.8)h,平均ICU停留时间(17±09)d,平均住院时间(25±8)d。平均失血量(494±199)ml,4例患者输自体回收血400ml,术中输液包括晶体、胶体、输液总龌(4050±943)ml,其中醋酸盐林格氏液(2142±643)ml,聚盟胶肽(1933±485)ml,晶胶比1:1,尿壁(1648±868)ml。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49±14)g/L,(129±18)g/L,(137±17)g/L,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天血乳酸含量分别为(1.5±09)mmol/L,(64±29)mmol/L,(27±10)mmol/L。切肝开始CVP(2.7±1.4)mmHg,术毕CVP(6.1±1.2)mmHg。切除右肝体积837(534-1430)cm^3,右肝重量728(540—1258)g,GBWR(0.92—1.68)%。所有供体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成人-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体右半肝切除麻醉方法是安全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无供体死亡及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雷米芬太尼对肺叶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雷米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中安全、有效的血浆靶浓度。方法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Ⅱ级,年龄40~60岁,体重52~74kg。随机均分为R6组和R8组。麻醉诱导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8ng/ml,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3μg/ml,术中两组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HemosonicTM100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基础值(T0)、切皮即刻(T1)、断肋即刻(T2)、开胸探查即刻(T3)、关胸即刻(T4)、缝皮完毕即刻(T5)时MAP、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血流峰速度(PV)、血流加速度(ACC)、左室射血时间(LVET)、体循环血管阻力(TSV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与T0比较,R6组在T1、T2、T4、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组间比较,R6组T3时MAP、HR、TSVR高于R8组(P<0.05);两组T1~T5时BIS均低于T0时(P<0.01),T2、T3时R8组BIS低于R6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复合丙泊酚3μg/ml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可采用初始6ng/ml,在较强手术刺激时调至8ng/ml,以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器官来源受限使得亲体肝脏移植手术越来越多。为提高供体手术的麻醉质量,本文回顾性总结了目亲体肝脏移植开始以来的相关供体肝脏切取手术的麻醉文献。结果显示:供体手术必须进行全面评估;亲体肝脏移植供体手术是安全的;供体手术麻醉本身并无明显特殊性;中心静脉压监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种方法被应用于控制低中心静脉压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和各种并发症;对自体血术前储备和术中自体血回收有不同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肝病晚期常合并肝肺综合征,伴随低氧血症出现,在肝移植期间进行针对性的通气治疗和管理,对于降低肝移植期的肺部并发症,甚至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综合分析低潮气量和低呼期末正压通气对肝移植期间呼吸治疗的作用及其愈后。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01/2007-07MEDLINE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肝移植期间呼吸治疗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肝移植,肝肺综合征,潮气量,正压呼吸";英文检索词有"liver transplantation,hepato-pulmonary zsyndrome,Tidal ventilation,end-expiratory posi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包括临床研究(不限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种族)和基础研究,不限体内或体外研究。资料选择:共收集到1310篇文献,阅读全部文章的文题和大部分文章的摘要,选择肝肺综合征病理改变和通气治疗方面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得到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159篇,排除1141篇。选择其中27篇英文文献及4篇中文文献进行分析。资料综合:①肝肺综合征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新肝期内毒素、炎性介质、内环境改变等均易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甚至出现通透性肺水肿,导致呼吸和心功能衰竭。这些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众多发病机制中,肺不张、门肺分流、通气减少或灌流增加均可使通气/灌流比值降低,是导致低氧血症的重要原因。②目前关于肝肺综合征主要是药物处理文献较多,但呼吸治疗报道尚未见到。③根据临床表现术前动脉血氧分压<60mmHg(1mmHg=0.133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以及新肝期供肝炎性介质释放,类似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临床处理均采用呼吸治疗,小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结论: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移值围手术期应用小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机械治疗,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和重症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磷酸肌酸钠对活体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活体肝移植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Ⅳ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或C级,年龄45~62岁,体重47~91 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磷酸肌酸钠组(CP组),每组20例.CP组切皮时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30 mg/kg,继以4 m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即刻、无肝期5、30 min、新肝期5、30 min和术毕时,记录HR、MAP、CV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CO和SvO2.于切皮前即刻、无肝期30 min、新肝期30 min、术毕、术后4和24 h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记录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切皮前即刻比较,两组新肝期30 min至术后24 h时血清cTnI、CK-MB的浓度和LDH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CP组新肝期5 min至术毕时MAP和CO升高,新肝期30 min至术后24 h时血清cTnI、CK-MB的浓度和LDH活性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 磷酸肌酸钠可减轻活体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非骨水泥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患者17例(22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8.4岁(25~64岁).ONFH按ARCO标准分期,Ⅱ C期1例(1髋),ⅢB期2例(3髋),ⅢC期4例(5髋),Ⅳ期10例(13髋).除4例患者THR术前1~5个月停用激素外,其他患者围于术期和术后均维持使用免疫抑制剂.肾移植术前接受血液透析时间平均为16个月(0~87个月),肾移植术至接受THR的平均时间为3.4年(1.5~6年).全部采用非骨水泥THR,Versys股骨假体和Trilogy髋臼假体各5髋,Zweymuller股骨假体和EP-FIT髋臼假体各17髋;金属头对聚乙烯臼13髋,陶瓷头对陶瓷臼9髋.结果 1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年(11个月~5.1年).Harris评分为优15髋(68.2%),良7髋(31.8%);从术前平均(41.3±6.4)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2±7.1)分.术后并发症有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异位骨化1例,假体不稳定1例.结论 非骨水泥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不影响假体的早期稳定性,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注射神经妥乐平用于术后镇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已被肯定。但由于所用的镇痛药物处方繁多 ,且效果与副反应各不相同 ,故在临床上一直探索能提供满意镇痛而又无副作用的药物配方。本组病例将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NT)与吗啡的优劣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1资料和方法选6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 ,单盲法随机分成3组 ,每组20例。Ⅰ组为NT组 ,Ⅱ组为吗啡组 ,Ⅲ组为空白组。全组均采用L1~2连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药使用2 %利多卡因 ,辅助用药为哌替啶100mg 氟哌利多5mg配成哌氟合剂共4ml,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